Andries Meijerink教授、王育华教授、曹靖教授三位专家来我校作报告
5月9日上午,应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邀请,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Andries Meijerink教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育华教授、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曹靖教授在2号实验楼5楼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Rare Earths for a Sustainable Earth”、“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与光催化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卟啉/酞菁配合物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报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50余人听取了报告。
报告中,Andries Meijerink教授介绍了稀土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应用方向,并详细讲述了其能级结构以及在发光、显示、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概况;王育华教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在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与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精修、应用方面的工作;曹靖教授讲述了卟啉/酞菁空穴传输材料设计应用、及将卟啉/酞菁配合物引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一系列工作。
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发人深省,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对从事发光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师生来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和难得的学习机会。
专家简介:
Andries Meijerink ,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现任欧洲发光学会主席。Andries Meijerink教授在稀土发光材料和光谱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镧系元素化合物的真空紫外光谱、量子剪裁效应以及半导体材料量子点的光学性质。迄今为止,先后在 Science , Phys. Rev. Lett. ,Adv. Mater. , Angew. Chem.Int. Edit. 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0多篇。在其学术生涯中,Andries Meijerink教授获得多个奖项,如the DSM Award fo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1989), the Shell Incentive Award (1995), the Gold Medal of the Royal Dutch Chemical Society (1999) and the Centennial Award for Luminescence and Display Materials from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02).
王育华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光转换材料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光功能与光转换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111计划”培育项目)。2004年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获得教育部宝刚优秀教师奖,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获得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2016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主要开展无机发光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以及极端条件下新材料的合成、结构精修及性能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 Nanotechnology , Nanoscience , Act. Mater. 等国际相关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80多篇,二区以上文章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现已授权10项。主持并完成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科技部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留学回国启动基金1项,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3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甘肃省工信委项目1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甘肃省国际合作项目2项等30项项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外专局重大科技专项及“111计划”培育项目“光功能与光转换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各一项。
曹靖 ,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郑南峰教授。2017年10月加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中国化学会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人才项目以及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批准号:21801104)。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 J. Am. Chem. Soc. , Adv. Mater. , Adv. Sci. , Nanoscale , Electrochim. Acta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新型太阳能电池组装研究(主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