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仕途就玩火的“35岁现象”给人警示

13.06.2014  13:34

  临近退休时疯狂敛财的“59岁现象”尚未淡出,刚入仕途就玩“火”的“35岁现象”已粉墨登场。2013年浙江检察机关查办35岁以下年轻干部达291人,同比上升167%。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对年轻干部而言,更需认认真真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及早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方能扎紧预防腐败的防护网,不让事业和人生毁于贪腐。(2014年6月12日《浙江日报》)

  记得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干部是我们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八九点钟的太阳”,人民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然而,近些年来,不断有年轻干部腐败堕落的案例见诸于报端。于是,在重视腐败“59岁现象”的同对,“35岁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警惕。

  以报道为例。“2013年,全省共查处35岁以下年轻干部454人,占立案总数的25.8%,同比上升101%。特别是在贪污贿赂类案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达291人,同比上升167%。尤其需要重视的是,这其中25岁以下新进干部有27人,而2012年仅为4人……”最近在杭举行的我省首场领导干部预防职务犯罪宣讲会上,听着台上省检察院负责人的介绍,台下坐着的省直机关干部,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不由得发出阵阵惋惜声。

  其实,细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可“惋惜”的。因为腐败堕落没有年龄之分。只要手中有权,权能生利,权可滥用,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会发生腐败现象,即: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所说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正如办案检察官所分析的:随着干部的年轻化,一批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若理想信念不坚定,法律意识不强,难免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特别是有些年轻干部虽然有比较好的工作,经济条件也不差,但仍觉得自己无法和社会上的大款相比。这种变态的心理失衡让他们萌发了不捞白不捞的错误想法。更为重要的是,年轻干部往往工作时间不长,法律和风险意识淡薄,容易轻信所谓的潜规则,就“随波逐流”。同时,还容易产生侥幸心理,误认为行贿和贪污是很隐秘的事,就不会被发现,结果断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年轻干部在仕途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腐败行为,但“起步”阶段更为关键。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组织培养固然重要,立己修身更不可或缺。也就是说,“物必自腐而虫生”,年轻干部出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作为年轻干部,要深刻吸取“35岁现象”的教训,就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警示自己在权力面前,始终秉持“赶考”之心,把廉洁自律作为思想境界、修身养性、人格魅力的常修课,把秉公用权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于担当的座右铭,把戒贪作为自己仕途上的第一追求,用青春、汗水和智慧谱写自己光辉、无悔的人生篇章,不负“八九点钟太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