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等 34单位设“小金库”1.94亿

25.06.2014  02:40

    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财政经济实现平稳运行,但还存在各类财政预算收支划分不够清晰,预算资金分配权责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问题。

    审计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0.2%,我国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不过,在财政资金使用和安全方面,报告指出,由于审批链条长、审核监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问题比较多。在分配环节,超范围和超标准分配财政资金达到128亿多元;在申报和拨付环节,抽查的6个中央财政专项中有18亿多元被骗取套取;在使用环节,挤占挪用专项资金31亿多元。

    在重点民生工程及矿产资源审计方面,2013年,有38个单位骗取套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5.41亿元,有237个项目或单位将78.29亿元挪用于市政设施、园区开发等,同时审计共发现,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

    此外,24日审计署还公布了政府性债务、国有金融机构等审计情况,以及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结果。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指出,经审计发现,卫生计生委本级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34个所属单位采取转移收入或虚列支出等方式,账外设立“小金库”1.94亿元。

    介绍预算申报和执行中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问题时,刘家义指出,主要有以下问题:

    1.社保基金会、人民银行本级和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24个所属单位通过虚报人数、重复申报项目等方式多申领财政资金3553.15万元,主要用于房屋修缮和弥补人员经费等。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虚报188人,多申领基本支出预算711.69万元用于弥补人员经费。

    2.文化部本级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等2个所属单位挪用或套取财政资金等1.04亿元,其中3433万元用于违规购买购物卡、礼品或发放劳务费等。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2012年至2013年以假发票套取3034.04万元,用于发放奖金、购买预付卡等,其中2013年1662.9万元。

    3.卫生计生委本级和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34个所属单位采取转移收入或虚列支出等方式,账外设立“小金库”1.94亿元。如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等3个单位2012年至2013年,套取资金1984.55万元设立“小金库”,主要用于发放奖金、招待等支出;海洋局预报中心2011年至2013年,将510.61万元广告收入存放所属公司,其中392.19万元用于发放职工津补贴。       □据央视网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表示,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共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暴露出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等突出特点。

    在这些案件中,有112起是“串案”“窝案”,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案件大多以一名或几名公职人员为核心,以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支撑,链条往往牵扯十几人或数十人,有的涉案人员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

    此外,案件还呈现出违法犯罪方式更加隐蔽、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等特点。

    刘家义也表示,上述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行政管理权或审批权集中、掌握重要国有资产资源的部门和单位。

    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有所放缓

    从审计抽查的情况看,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有所放缓。审计署去年12月披露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表明,到去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为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变化情况,审计署又对部分地方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发现,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抽查的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3.79%,比2013年前6个月平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

    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中,2个未制定政府性债务综合管理制度,9个未制定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制度;二是省本级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个省本级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逾期未还;三是个别地方债务举借和使用不规范,4个市本级违规由政府担保或不合规抵押融资157亿元,违反合同约定将108.62亿元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或其他项目建设等,4个省市本级通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私募债等新方式举债69亿元。

    中央财政“三本预算”界定不清

    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本预算”界定不清晰。

    从收入上看,归属不够明确,如将有公共财政预算性质的船舶港务费纳入了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从支出上看,对同一项目或企业通过不同渠道交叉安排支出,如对“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办赛经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4个项目,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

    排了专项资金;对13户中央企业,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了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又安排了同类支出。

    “这就好比一只鸡,谁都想撒把米。表面上看,大家争的是对鸡的喂养权,实际上争的是资金分配权,背后则是谁也不愿放手的部门利益。”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不仅是“三本预算”之间界定不清,就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一本预算的范围也不完整。审计发现,至2012年底,中央部门和单位全资或控股企业尚未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近百亿元保障房资金被套取挪用

    2013年,各级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722.92亿元,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等筹资5646.86亿元,当年保障3158.1万人,但审计发现资金管理和住房分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38个单位骗取套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5.41亿元,有237个项目或单位将78.29亿元挪用于市政设施、园区开发等。刘家义说,河南新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棚户区改造规划、虚估投资额等,以城市棚户区改造名义发行债券9亿元,其中7.77亿元实际用于旅游开发、对外出借和投资等。

    除资金管理外,在住房或补贴分配方面,审计还发现,一些地区由于资格审核把关、纠错清退等基础工作薄弱,有4.75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享受了住房或货币补贴,有2.65万套住房被挪作他用或违规销售。

    对审计指出的问题,相关地方已追回资金41.84亿元,取消2.9万户家庭的保障资格,收回或清理住房1.65万套,完善制度724项。从2012年起,审计署连续四年组织对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审计,审计内容覆盖保障房工程任务分解、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分配和保障房后续管理四大环节。

    一些矿业权被低价甚至无偿转让

    从8个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审计情况看,这些地方近年逐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建立矿业权交易市场,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仍存在低价甚至无偿转让矿业权等突出问题。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审计工作报告时反映了上述问题。报告显示,在抽查的3724宗矿业权中,国土资源部门越

    权审批或违规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矿业权636宗,有114宗存在低价出(转)让和溢价收购从中牟取不当利益的问题,还有13宗在国有企业改制时被无偿转让。如:在陕西省靖边县3宗探矿权出让中,国土资源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违规审批,民营企业5年间通过转让部分股权方式将探矿权转手倒卖获取暴利。

    审计还发现,8个省共发现应征未征和挤占挪用探(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等资金284.18亿元,占抽查资金额的10.96%。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