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次信访为何没结果?

29.07.2014  03:47

    据新华社电7月16日上午,7名进京上访人员在中国青年报社门前集体喝农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一位县领导称,改造地块多为危房,缺乏配套设施,百姓改造意愿强烈,强拆是不得已为之。“出事以后大家都很震惊,这几个人维护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该拿生命当儿戏。”他说。他们到底为何采取如此极端手段表达诉求?记者就此跟随中央联合督查组赴涉事地江苏泗洪展开调查。

    起因

    争议重重的旧城改造项目

    据悉,喝农药的7名上访人员均来自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是泗洪县旗杆庄、大修厂危旧片区改造工程项目拆迁户。因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有异议,他们在2013至2014年间多次向各级信访部门反映情况。

    一份事发现场发现的申诉材料显示,这7人系2013年泗洪县旗杆庄和大修厂危旧片区改造工程的拆迁户,因项目拆迁补偿过低而上访。材料声称,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违法行为,而他们还曾在上访过程中被关进“黑牢”。据调查,涉事的两个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为2300-2500元/平方米。按照相关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同时期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尽管泗洪县为其配建的安置房价格仅为同地段商品房价格的60%,但项目周边的新建商品房价格已达3000-3400元/平方米,补偿标准相对偏低,特别是选择货币安置的拆迁户,难以用补偿款购买到相同面积的商品房,因而引发了一些拆迁户的不满。反对声音并没有影响项目的强力推进。经查,这两个地块违反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须“净地”出让的规定,在“毛地”状态就被出让;土地出让后,征收房屋调查登记结果公示还未完成,拆迁工作就启动了;甚至还有个别房主对协议仍存在异议,房屋却被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激化

    赴省上访却遭遇“半路截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喝农药的7名访民就该危改项目的补偿问题,通过写信、走访和网上投诉等方式正常信访达29次之多,然而矛盾不但没能解决,反而一步步走向激化。2013年9月23日,11名涉事项目拆迁户在江苏省信访局正常上访时,被泗洪县驻省局接访中心值班人员在接访中心外拦下并通报了青阳镇。青阳镇连夜派员将他们带至泗洪县某宾馆挨个谈话,直到签订协议后方准离开,有人滞留时间超过24小时。多名上访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协议违背其真实意愿。今年5月,有6名当时被扣留的上访人向泗洪县法院提交诉状要求撤销所签协议,其中4人为本次喝农药事件当事人。

    在信访之路走不通的情况下,上访人转而开始寻求媒体帮助。曾与这7名上访人一同上访的一位拆迁户告诉记者,2014年3月和5月,他们曾两次来到中青报社递材料,结果却石沉大海。“其实第二次去我们就有喝农药的想法了,只是最后放弃了行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