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一天取回 2500本爱心书籍

11.07.2014  04:37


沙先生翻阅准备捐出的书籍

捐书老人细心地将书捆好  

    兰州晚报讯(记者赵雨欣徐倩影华晓婧实习生王静波王聪慧孙莹黄佳伟易雪凤 文/图)本报第六届“捐书求书各取所需”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捐书热情高涨,不论是5岁女孩,还是高考毕业生,亦或是上班族,都将家里闲置的书籍整理出来,送至晚报都市部。但还有许多爱心市民由于家庭住址较远、书籍量较大,很难独自将书送至报社,为了方便这些住得远、年龄大的爱心读者捐书,7月10日,本报特意兵分两路前往爱心读者家中取书,车辆驶向草场街、西站、安宁,驶向省农业发展银行家属院、万盛大厦,一整天下来2500本爱心书籍汇聚编辑部。

    “希望这些书籍能对孩子们有用

    7月10日上午8时,兰州晚报“捐书求书各取所需”活动派出两个小分队,一分队负责城关区,二分队负责七里河区和安宁区。城关区分队第一站的目的地是草场街,市民彭先生今年60岁,他一边翻出箱子里的书籍,一边对记者说:“我收拾了满满一大箱子书,都是孩子们上学时用的。”未多做停留,记者将书籍装车后立刻前往下一站——书友“赤壁幽谷”家,她告诉记者家中有儿子上小学到高中的全部书籍,装了整整5大箱。

    就在城关区分队的成员努力将5箱子书籍搬下楼的同时,七里河区分队来到了西站兰石厂,今年74岁的沙老先生是位工程师,他捐出了自己一生来所用的技术类书籍,足足有400多本,当记者来到沙老先生家时,老人家细心地将书籍分堆捆好。随后,小分队来到安宁兰空医院,喜爱读书的贾医生特意捐出了部分医学方面的专业性书籍,还有不少精装的儿童读物。

    今年82岁的付老先生,现与儿子居住在第五干休所。几日前,老先生看到了捐书求书活动后,立刻将家中闲置的书籍整理出来。“我一直很爱看书,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了,就不怎么看书了。”付老先生说着拿出一摞钉在一起的白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所捐的170本书籍的名称和数目。

    在省农业发展银行家属院,住在4单元的胡老师退休在家,家里有很多孙子的教材书和多盘崭新的英语磁带。细心的彭老师还将书籍和磁带全部装袋,方便记者搬运。一天时间过去,本报两个取书小分队共取得2500余本爱心书籍,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小学教材和教辅书,还有很多医学、建筑学、军事工具书,以及众多的国内外小说和散文。

    爱心市民捐书赠寄语

    不少爱心市民在捐来书籍的同时,还在书本扉页写上了对求书者的寄语,白领陈先生在捐来的书籍扉页写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高考毕业生李同学在捐来的一本《高中生分类作文大全》上写“作文分类大全,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她告诉记者,高中三年来买了很多作文书,只有这本内容最全面,她的写作水平也因此提高了不少。一位书法爱好者在送来的书法图书中写到“人性多样字有百种,愿你展纸研磨,提笔转峰中书写出美好的性格。”还有市民在书中写着高尔基的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

    与此同时,本报腾讯官方微博的浏览量及转播频率也居高不低,不少网友在表示支持活动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建议。网友“爱心7348”留言说要号召他所在的小区其他业主来捐书,网友“小猫猫”在转发微博的同时也留言,“希望大家转发,为需要书籍的孩子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网友“honey”不仅加入了晚报书友会,还在转播微博时留言:“所有爱书的朋友一起加入吧,我在书友会等着你们。

    温馨提示

    晚报书友会QQ群:249880122微博:兰州晚报腾讯官方微博咨询热线:4286666捐书地址:城关区雁南路299号兰州报业大厦11楼都市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