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就在我身边(2015年省中医院系列报道十)
近日,省中医院外周血管介入科通过脾动脉栓塞术成功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一例,受到患者及家属表扬。
患者李某因“便血伴腹痛、腹胀4天余”门诊以“上消化道大出血”收住我院介入科。患者入院前4天因饮食不节出现腹痛、腹胀症状,伴有便血,色鲜红,夹杂血块。该患者入院后经科室会诊一致认为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脾功能亢进可引起血细胞减少,进而可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症状。当伴有肝功能减退或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时,则出现较严重的出血症状,危及生命,介入治疗本病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遂于 8月7日知情患者家属同意后在局麻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介入科杜自忠主任与王晨、靳金龙主治医师协同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明显出血及肿胀,实验室检验指标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对疗效满意,特送来锦旗感谢。
据悉,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年发生率5%~15%,首次出血病死率可达15%~35%,存活者再出血率高达80%,且病死率更高。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硬化及套扎等治疗方法。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及再出血率高;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危急病人及肝功能差不适宜手术治疗;内镜下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套扎等治疗并不能改善门静脉高压,需要反复治疗,所以传统治疗方法都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通过介入性脾部分栓塞术治疗减少了脾脏体积,削弱脾脏破坏血细胞和产生血细胞相关抗体的功能,达到治疗脾亢的目的,同时减少脾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和减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部分性脾栓塞后,脾静脉回流血液减少,减少了门脉回流,降低了门静脉压力,相应增加了肝动脉的血液供应,改善了肝脏的营养,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可上升,约在15天左右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基本反映栓塞效果,对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追加栓塞,同时介入栓塞治疗尚可保留部分脾脏免疫功能,优于外科脾脏切除治疗。
脾动脉栓塞治疗技术以低廉的费用解决了棘手的临床问题,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