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原标题:聚焦特困片区精准发力扶贫——陇南市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记者 周者军
-核心提示
深秋时节,走进陇南,一畦畦金黄色的稻田似翻滚的波浪,一颗颗紫色的橄榄果随风摇曳,一条条公路如玉带串连着偏远山村,一个个白墙绿瓦的新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一幅幅美丽的景象诠释着陇南扶贫开发取得的新成就。
陇南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全市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仅有433万亩。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后,陇南9县区被整体纳入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持范围。2013年底,陇南尚有83.94万扶贫对象,居住在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劣、脱贫难度大的高寒阴湿、深山林缘、半山干旱地区。
近年来,陇南市深入贯彻实施省上“l236”扶贫攻坚行动和陇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33”战略,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项目扶持、富民产业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集中解决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快了扶贫攻坚步伐。
找准有效发力点,彻底改变贫困面貌
省委、省政府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后,陇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入调研、认真谋划,研究出台了《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把扶贫攻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谋划,提出了扶贫开发要找准发力点,通过“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方式,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突破、补齐短板,达到实施一片、完善一片、交账一片、示范一片的效果。
按照这一思路,市上筛选确定了80个特困乡镇、822个特困村,把这些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新形势下,要加快陇南脱贫步伐,就要调整工作思路,紧盯特困片区,瞄准贫困群众,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将各个部门的帮扶力量凝聚起来,将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集中发力,集中解决制约特困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扶贫开发由粗放向精准转变,由‘大水漫灌’变为‘精确滴灌’。”
抓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做好规划是基础。为此,陇南市按照“整合力量,集中攻坚”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要求,对特困片区贫攻坚做了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水、路、电、房等方面重点突破。富民产业培育方面,立足比较优势,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群众积极性高、带动效果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增强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力素质提升方面,进一步整合培训资金,以农村青壮年和“两后生”为重点,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加大特困片区乡镇幼儿园、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全面提升特困片区公共服务水平。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编制相关实施规划,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搬迁意愿的贫困户实施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彻底改变生存状况。
同时,先期启动了22个特困片区连片开发项目。目前,1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50个村407公里建制村通达工程、400个村3000公里沥青(水泥)路、3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4144户1790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都在有序实施,特困片区基础设施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汇聚,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一场秋雨过后,出两当县城,沿广香河一路前行,在站儿巷特困片区,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一排排新房掩映在绿树丛中。
“省市已批准下达县上2014年扶贫项目资金1529万元。其中,在站儿巷特困片区的站儿巷镇银杏村、管江村,金洞乡贺家村、大滩村,云屏乡铁门村、索罗村等7个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安排扶贫资金1050万元。”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照明用太阳能路灯,做饭用卫生灶和沼气,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这几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说起扶贫开发带来的变化,站儿巷镇管江村村民范文兵一脸喜气。去年,他家靠扶贫贴息贷款流转土地7亩,建起了24座钢架大棚,发展香菇种植,纯收入10万余元。
为整合力量、集中攻坚,今年,陇南市明确提出“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特困片区扶贫攻坚,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各县区、各部门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为原则,尽力将涉农项目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市级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也重点向特困片区倾斜,各类社会帮扶力量也同时向特困片区聚焦发力,为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撑。
陇南市扶贫办主任张宏告诉记者,为把资金项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各县区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调度部门项目资金,对特困片区实施项目科学管理、统筹实施,避免了项目交叉实施、分散安排和资源浪费。
为确保片区开发顺利推进,陇南市要求每个片区连片开发规模至少要达到5个村以上,每个村整合项目资金要达到500万元以上。据统计,今年全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共整合各类行业项目1398个、资金总额27.3亿元,惠及全市109个贫困乡镇、1172个贫困村、67万人,形成了整体联动、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宕昌县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的理川片特困片区、新寨片特困片区、新城子藏族聚居区等3个特困片区作为连片建设的重点,把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流域为单元集中实施,突出、提升和放大整村推进效益。
武都区将马营片、隆兴片、洛塘片和坪牙、磨坝两个藏族乡等特困片区作为集中攻坚的突破口,有效整合5000多万元资金,为推进扶贫开发提供了保障。
西和县以大桥、洛峪和晒经3个特困片区、106个特困村为主战场,计划投资3.08亿元,全力推进扶贫开发。
礼县将各种项目资金向崖城、白河、大滩、洮坪4个特困片区倾斜,落实项目资金12.39亿元,启动实施各类项目140个……
各级干部包抓帮扶,真情温暖偏远山乡
成县苏元乡水坝村是孙雪涛的帮扶联系点。3年来,他多次深入水坝村,访农家,攀穷亲,摸实情,解难题,办实事。如今,水坝村有了太阳能路灯、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更重要的是,村民通过电子商务把蜂蜜、根雕、核桃等各种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一跃成为成县、甚至陇南市的明星村。
水坝村党支部书记辛凤杰说:“水坝20多年的发展,抵不过近3年的变化。”
2012年全省双联行动启动以来,陇南把双联行动作为加快扶贫攻坚的最大机遇,各级双联单位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在安排联村联户帮扶单位时,优先考虑特困乡村,安排省市县乡1504个单位联系2498个贫困村;32506名干部联系特困户99350户,实现了对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联系和与特困户的稳定对接。
去年,围绕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市上给市、县区领导和重点单位新增了双联特困村联系任务,33名市级领导和67个市直、中央和省驻陇南单位新增联系特困村100个,217名县区领导和62个县区直单位新增联系特困村281个。同时,注重帮扶力量的合理搭配,把省市领导干部和有实力的单位安排到最边远、最贫困的村,尽力做到联村单位职能与贫困村的村情相适配,干部联户能力与特困户扶持难度相匹配。
今年,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双联单位为依托,全市新确定的1365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两规划一计划”,科学确定脱贫时序和减贫目标,细化实化工作措施,逐项靠实工作责任,逐年确定具体任务,逐乡逐村建立台账,逐户逐人靠实帮扶责任,落实精准扶贫要求。
据统计,两年来各级双联单位干部共为贫困村帮办实事好事3万多件,协调落实各类资金2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建设项目,集中解决了一批行路、吃水、住房、看病、上学等方面的难题,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发展条件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为进一步强化对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组织推动,市委市政府为每个特困片区确定了市、县包抓领导,明确了包抓责任。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包片区、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社、乡村干部包农户,落实领导责任、落实帮扶措施、落实项目资金、落实目标任务、落实督查问责,为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根据省委省政府建立“以扶贫为导向的考核体系”要求,今年已将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签订的总体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了考核权重,并把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列入市上督查重点。
以25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为标志,陇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吹响了扶贫集结号,打响了扶贫攻坚战。如今,在政策、资金、项目的推动下,在帮扶单位、包抓领导的关心下,陇南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已取得可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