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求解减震之道

01.06.2015  03:36

    据新华社电这是A股历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5月:沪深股指双双创下近7年新高,两市成交突破2万亿元,创下“世界纪录”。与此同时,高估值、高杠杆也引发了A股的高波动:短短20个交易日中,沪指有9个交易日涨跌幅度超过2%,日内振幅超过2%的交易日总数更高达16个。被供需失衡矛盾困扰已久的中国股市,该如何“减震”?

    高估值高杠杆显现震荡特征

    在量价齐升的同时,5月份A股显现震荡特征。其中,28日受多重利空因素拖累,沪指大跌逾6%,创下年内第二大跌幅,全天振幅则高达7.53%。次日,A股盘中再度巨震,沪指振幅也达到了5.77%。 诸多迹象表明,A股正呈现日益明显的高波动特性。而这,无疑源自于当下股市的高估值和高杠杆特征。

    伴随股指快速上行,“赚钱效应”让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对杠杆的热情有增无减。继去年12月19日首破万亿元大关之后,本月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短短5个月翻了一番。

    杠杆资金的大量入市,令市场情绪变得愈加脆弱。28日沪深两市重挫逾6%,央行进行定向正回购操作被认为是原因之一。华泰证券等机构表示,重启正回购并非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但银证配资等高杠杆资金表现较为敏感,从而引发市场恐慌抛售。

    借重市场的力量求解供需失衡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证监会共为140余家拟上市企业核发了“准生证”。然而,即使是月均近30家的审核速度,仍赶不上场外资金纷至沓来的脚步。

    而在诸多机构看来,在降息通道开启、银行理财及信托等产品收益率逐级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大类资产重配的趋势还会延续。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股票市场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况,A股高估值和高波动特性一时难以改变。

    事实上,A股的供需失衡矛盾由来已久。国泰君安证券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与美国市场牛长熊短、涨多跌少形成鲜明反差,A股呈现典型的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特征。伴随风格稳健的长期资金大规模入市,价值投资将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优势,从而对股市起到有效的“减震”作用。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