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在临夏广河县开幕之际

03.08.2015  12:27

  原标题:广河访古——写在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在广河县开幕之际

  “华夏早期文明在甘肃,广河大地正在有力地证明着这一切!”这是当今许多考古专家学者的共识。8月1日,来自瑞典、日本、德国、美国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交流。

  连绵不断的黄土山,滔滔不绝的广通河,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诉说,回忆诉说着探求者的足迹——91年前的一个炎炎夏日,一位来自瑞典,在国际考古界享有名气的年轻考古学家,沿着洮河缓缓南下。当来到洮河西岸的宁定县时,职业的敏感让他停下了脚步,这个人名叫约翰·古纳·安特生。

  这一次,洮河西岸这一片荒芜的塬地让这位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十分震惊。在广河齐家坪,安特生发现了后来震惊世界的文化遗存,他将其命名为“齐家期”。安特生在自己的考古报告中写道:“绝无彩色陶器之迹,但美丽之单色压花陶器极为特别,齐家期是距今大约4000-4300年的重要文化遗存”。这一发现,是安特生在中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之一。

  齐家文化的发现,很快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21年之后的194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在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仰韶文化陶片。夏鼐认为齐家文化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大约60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发现证实了夏鼐结论的准确性。

  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东起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齐家文化遗址横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三大高原,而齐家文化的影响和辐射范围更为广泛,耐人寻味。

  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非常精美,有罐、盆、盉、划纹、正倒三角纹等。彩陶数量极少,这些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工艺制法有手制和轮制。彩陶的衰落与青铜的出现标志着齐家文化进入了青铜时代。

  1974年至1975年,整整两年时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广河县齐家坪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75年,在齐家坪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年代最早的一面铜镜,被誉为“中华第一镜”。这枚铜镜,通体有着斑驳的铜锈,散发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在齐家文化分布区的各遗址中,都不同程度地出土了大量铜器,这些铜器有刀、镰、匕首、镜、指环、锥等。经过科学化验,质地分为红铜和青铜两样,而且含铜量都在80%以上,这非常接近我国青铜时代商代青铜器的含铜量。

  青铜器的使用是齐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4000多年前,齐家人就运用精湛的技术制作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玉器。在广河齐家坪等遗址中出土的玉斧、玉铲、玉琮、石璧等。这些玉器中,一部分是用来自黄河、马衔山、马鬃山和临夏的地方玉料加工而成的,一部分是用来自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的。而在这些文物当中,甚至还发现了用南海的贝壳制成的饰品。

  看到这些饰品,我们可以想象,4000多年前的广河川草茂林密、鸡犬相闻、齐家人走南闯北、商贾往来,一派繁华。我们甚至可以说,齐家文化故里,就是中华民族商贸流通的起源地。

  农业是齐家文化的主要经济形态,生产工具主要以磨制的石器为主。类型有斧、铲、锛、刀、镰、刮削器等,制作非常精致,刃部锋利,通体磨光,体型规整。在遗址中,还存在着少量的骨器。骨器是用动物的肩胛骨和下颌骨制成的,有的还带弯曲的柄,刃宽而锋利。在齐家坪遗址中,还发现了农作物粟,说明这时期的人类已经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作为定居生活标志之一的房屋,在齐家坪遗址中也有大量出现。这时期的房屋大多数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房内大多有白灰面铺设的居住面,这主要是用来防潮和隔潮。齐家先民将白灰用于房屋建造中,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

  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发掘出大量的墓葬,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俯身葬等。成年男女合葬墓一般是男士仰身直肢,女性则侧身屈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大多集中在男性身边。种种迹象表明,男尊女卑的父系社会正在形成,氏族社会趋于瓦解,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齐家文化的发现,是考古界、史学界的重大事件。它又一次把黄土高原的人类史推到了4000多年前,证明了这一带从那时起就有人类活动,并且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时至今日,洮河西岸这片宽阔的台地已经成为一片良田。唯有这“齐家坪遗址”的石碑静静地守立,继续见证者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在耕地中、山坡上、崖坎沟边到处是陶罐的碎片,到处是史前古文化的遗迹。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古老文明的元素,齐家文化是大夏人的文化。现在,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间的迷雾,回到4000多年前,从齐家遗址回到齐家先民生活的大夏王朝中去。

  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教授在《中国古代大夏位置考》、《重论古代大夏位置与移徙》中提出,历史上曾经出过五个大夏国。其中之一就是大禹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水经注》引《晋书地道记》对大夏县的记载:“县有禹庙,禹所出也”。

  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大禹所建立的夏,都与齐家文化非常接近,大夏古城当为华夏第一城。大夏县的县治就在今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村,称之为“夏古城”。许多古代文献中追述记载了大禹治水这一彪炳千秋的大事。据《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始于积石,至于龙门、而入沧海”。

  大禹治水的积石山,就是今天的积石山县。

  大禹治水,成功解除了水患,曾经被水淹没的地面裸露出来,形成了大量的冲积平原,不仅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大禹乃至整个夏文化的东迁创造了先决条件。

  我们有理由相信,广河是大禹的故乡;大夏人、齐家人,都是羌人;大夏文化、齐家文化,都是华夏文化;远古文明、上古文明,都是中华文明。临夏、广河是大禹的故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齐家文化虽然在广河发现和命名,但是齐家文化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遗存。近年来,广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齐家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将齐家文化作为广河的一张靓丽名片,着力弘扬和开发利用。

  如今,在广河县,齐家文化的元素和影响无处不在,齐家文化广场,齐家彩陶雕塑、学校文艺演出,中外学者考察研究等等。从政府决策到民间活动,都在演奏着一场“挖掘保护文化资源,打造齐家文化品牌”的盛大乐章。

  华夏文明探源看齐家文化,让世界了解齐家文化,让齐家文化走向世界!

  4000多年,齐家先民早已远离我们,但透过一个个镜头,他们的脸庞似乎更加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仰望星空,一道流星划过天际,那仿佛是齐家先民的长者在向我们讲述历史长河中属于他们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虽短暂,却耀眼。

  今天的研讨会,是临夏乃至全省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我们将尊重和珍惜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战略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把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等融合发展,全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和幸福美好新临夏建设步伐。(记者 赵怀斌 麻红梅 通讯员 马磊 马广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