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华延续中德黄金十年

09.07.2014  17:03

  默克尔七次访华是两个经济大国之间务实合作,中德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和经贸合作升温,能推进相互理解消除偏见,可以促进两大工业巨头完美共生,必将延续中德贸易往来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

  作者:纪明葵( 国防大学教授

  7月6日, 默克尔再次蝉联德国总理后首次访华,这也是她以总理身份第七次访华。默克尔表示,德中关系十分重要,双方对话与交流十分密切。两国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也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中德是重要合作伙伴

  当前,中德两国关系在高水平上不断取得新发展。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德,同德国领导人就深化双边关系与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中德双方愿共同努力,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说:“中德并非战略上的对手,相反,两国经济有互补性,战略上也有匹配之处。”双方联合声明:“中德两国决定要发展互利的创新伙伴关系。”关于创新伙伴关系的具体范畴,会在今年秋季举行的中德政府磋商中予以细化。默克尔总理此访问李克强总理分享了她对创新伙伴关系的看法。这将会为秋季的正式定义奠定重要基础。

  但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提法,双方对“创新”有一致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对于德国而言,创新不仅意味着科技创新或技术交流,同样关涉到职业教育体系,关涉到保障创新的社会福利体系,构成创新基础的教育体系等。对于中国来讲,重点是如何来创新,如何寻求共同理解、共同方式。

  德中关系“动力十足”。默克尔和德国企业界与中国建立了稳固的政治与经贸关系,她此行首要议题是延续中德经贸关系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中国对德国经济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欧洲国家政府首脑像默克尔这样密集地会晤中国领导人。

  中德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两国经济间的互补性。两大工业巨头从未如此依赖过对方,中德关系目前正处在最好的时候,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相互信任,这种互信度在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达到历史最高点。 德国的机械、化学和电子等领域产品为中国目前工业化阶段所需,而中国制造的消费品在德国非常受欢迎。

   两大工业巨头合作

  打造“绿色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中德双方共同的目标。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指导下,已经确定了数个彼此经验和需求相契合的领域,如节能、能效、城镇化、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子、汽车、航空等。这些领域也将整合到2015“中德创新合作年”之中。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重要的资金及技术来源国。2013年,中德贸易额达1616亿美元,是1972年两国建交时的580倍。从体量和重要性上看,中德经贸合作均走在中欧经贸合作前列。德国连续三十余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自2009年起已连续5年占中欧贸易的三成,欧盟对华出口中一半来自德国,自华进口的四分之一流向德国;中国自欧盟的技术引进有四成来自德国。

  德中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两国经济间的互补性。中德正围绕能源、电动汽车、环保、风电、水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等高科技领域展开合作。2012年上半年,德国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电量达679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5%,其中风能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2%、太阳能占总发电量的5.3%。中国风电到2030年将占我国发电量的8.4%。中国需要德国的涡轮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及再生能源运用方面的合作。

  中德是两个工业巨头,双方合作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与互补性需求。德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销售市场。北京则希望获得德国的技术和知识,以创新方式来实现本国经济的现代化。中德两国都深刻认识到,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其自身实现能源本土化、调整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增加全球能源总量供给、减少海外能源竞争的有效途径。两个国家在能源、气候方面遇到的共同挑战以及围绕应对这些挑战,所形成的共同利益互补,构成了两国合作的基础。

  中德两国都致力于结构改革,这将为经贸合作“升级”提供源源动力。将中国的“新四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与德国力推的“工业4.0”战略相结合,双方这次有望在节能环保、交通、高端制造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找到新的合作平台。

   推动金融本币结算

  德国对华投资占欧盟对华投资的四分之一,自2003年起超过英国成为欧洲最大对华投资国。目前德国在华企业约8200家,累计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几乎各行业领军企业均已在华布局并深入发展。中国对德投资起步较晚,但近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企加速对德优质制造企业进行并购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累计对德投资约40亿美元,年均投资项目超过100项,在德企业已达到2000多家。 中德两国都致力于结构改革,这将为经贸合作“升级”提供源动力。

  德国的法兰克福是欧元区金融中心,中德贸易占中欧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德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使用人民币结算并投资保值的内生需求强烈。

  今年3月份,中国央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签署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的谅解备忘录。这将利于中德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4月底,德国最大国有开发银行复兴信贷银行发行了两年期人民币债券。

  中德经贸、科技合作必然推动金融合作深入发展,特别是在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不断贬值的压力下,中德深化金融合作是自然的选择。默克尔表示,“德方感谢中方对欧盟和欧元的支持,将继续致力于推进欧中合作。

   求同存异向前看

  德国存在着社会制度和发展的差异,在对人权、民主的理解方面各自保留着不同的理解。“疆独”组织“世维会”在德国设有组织机构,达赖也曾多次到德国进行活动,这种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的龃龉,将被双方的务实态度所取代,双不愿因此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默克尔出发前一些人权组织及总部设在德国的“疆独”组织“世维会”对她施压。默克尔认为这些棘手的问题只会关起门来与中方静静地谈,这样的方式比公开摇晃手指头指责中国要更加有效。人权问题只能让位于德国经济利益,德国不会允许人权问题破坏两国间的紧密关系,不论德国政府还是默克尔个人都选择顶住压力,做出最符合德国需求的务实选择。

  默克尔在访华前曾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通了电话,敦促安倍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安倍则回应称“与中国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德国民众很关心克里米亚危机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与俄罗斯走近,双方将为缓解乌克兰局势做出努力,支持尊重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允许破坏国际法,但中方对欧盟制裁俄罗斯不会表示支持。

  新型城镇化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涉及教育、住房、交通、社会老龄化、农民工问题等,每一项都非常艰巨。默克尔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有新的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工业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相信中国可以做得更好。

  默克尔七次访华是两个经济大国之间务实合作,进一步夯实了中德合作的基础,中德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和经贸合作升温,能推进相互理解消除偏见,可以促进两大工业巨头完美共生,必将延续中德贸易往来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