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之路考察手记之四:高台黑水国史前遗址、地埂坡古墓遗址

05.09.2014  10:55

    七月十七日晨,玉帛之路考察团一行从张掖市出发,在市区瞻仰了张掖皇家寺院----大佛寺的风雨历程后,驱车奔赴高台县,途中到达今日计划的黑水国史前遗址。

    时值正午,艳阳当空,甘肃省考古所陈国科老师正带领队员对遗址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工作。来自山东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考古专业学生也参与其中,在如火的地表一层一层清理堆积层,据考古所队员介绍,发掘获得了黑水国遗址较为完整的具有叠压关系的地层,显示了黑水河中游文化发展的序列,尤其显示了从马厂类型晚期到四坝文化早期各阶段的聚落形态发展过程。

    对于中国文学人类学会长、神话研究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对于此城是否出土玉器等实物的问题,黑水国考古负责人陈国科介绍:“在挖掘中发现了绿松石、玛瑙、水晶、珍珠、蚌壳以及玉器、玉料等,为研究河西走廊地区早期文化交流、治玉工艺、玉料来源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刘学堂先生,曾主持新疆地区交河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此次见到同行与故交很是激动,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参与挖掘工作,耐心询问此地的考古现状,临别时,惋惜地说:“不知道考古队员在此工作,若是早知,应该买几个西瓜犒劳他们。”深知考古工作不易的他,将考察队车上仅剩的几瓶水拿下来,送给当地考古队,体现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关爱与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