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中西湖偶遇梅魂

24.06.2014  00:36

    在水光潋滟、山雨空蒙的杭州西湖,一些亭、台、楼、阁上悬挂的楹联多为江南文人所撰写。可是其中春淙斋、翠微亭等处的18幅楹联却为甘肃临洮人黄文中题写,一时颇令人赞叹称奇。

    黄文中(1890年—1946年)字中天,为陇上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最值得一提的是,黄文中翻译了日本植原悦二郎教授所著的《日本民权发达史》,共十七章,30余万字。书稿完成后,黄文中携书稿面谒孙中山请教。孙中山欣然挥毫,写下了那幅著名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927年,黄文中任省立第一中学国文教员,后又任鼎新、金塔、临泽等县县长。时在任上,正逢陇上饥馑之年,他看到百姓在苦难中挣扎,而军阀仍筹粮缴饷,遂一气下之,挂印弃官赴北京、上海等地,后寓居于杭州西湖边的俞楼,以鬻文卖字为生。

    当他看到山清水秀的西湖,多有亭台楼阁布置其间,想好山好水应有佳匾名联嵌于其上,以宏文化而扬书法,使风景如画的西湖多一点人文景致。于是他给韬光石楼撰联:“湖光塔影连三竺;海日江潮共一楼。”秋雪庵撰联:“应将笔砚随诗主;为芳芦花上钓舟。”苏小小墓撰联:“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对于题写于西湖的楹联,黄文中于1929年11月26日在写给陇上著名学者、方志和金石学家张维的一封信札上写道:“弟又为春淙亭及翠微亭各题一联录呈请政。”信后还谦虚地说他写的楹联对仗不是太工稳:“拙题春淙亭联既用‘二漳春淙一灵鹫’句,对语颇难工稳,因思左文襄公集联‘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以‘黄河清’对‘中秋月’,中只好援例对‘百顷西湖十里源’也。虽然总不工稳,好在人间唯此事寂寞少人争,而湖山又不语,任人点缀也。

    后来金陵大学教授杨昭恕游览西湖时,与黄文中相识于俞楼。杨对于黄文中的文才、书法赞叹不已,于时他将黄的《西湖楹帖集》拿给同乡兼同事、国学大师黄侃观赏。黄侃看后也大加赞赏。由于他将黄文中为“平湖秋月”所撰的楹联“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以篆书写就,然后由杨昭恕教授出资制联悬挂。

    1935年的一天,黄文中整理行装欲归陇上之际。有一女士来到俞楼。因俞楼依孤山崖壁、临西湖碧波,其左邻六一名泉、右伴苏小小亭,可谓占尽西子风光,故俞楼为游览胜地。黄文中询问得知,这位女士即为大名鼎鼎的梅魂女士。

    梅魂姓陈,为清末爱国将领聂士成的外孙女,其颇富才名,为一代才女。黄文中也曾于宁、沪、杭各地报刊上看到梅魂女士的诗词,极为赞赏,可是一直未见其人。陈梅魂在西湖所见多副楹联,正为其酣畅秀逸的书法而钦佩不已时,得知为黄文中所写,没想到又在俞楼相见,于是双方颇感到意外与兴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梅魂请黄文中题诗留念,可是黄已打好行装,未能及时赋诗。但是梅魂的旧作一首,黄竟能琅琅上口,于是就书写了这首梅魂的旧作赠与陈梅魂。黄文中与梅魂在俞楼相遇,后来一时竟传为文坛佳话。

    其实,一代才女梅魂出身大家闺秀,在民国时期也可谓是叱咤风云,她是邓颖超的干女儿,曾参加过北伐战争,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后蒋介石为其主持过婚礼。因她生性酷爱文学和艺术,故她又与鲁迅、许广平夫妇以及郭沫若等相识,国画大师徐悲鸿还为其画过一幅梅花。

    梅魂一生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充满了悲情元素,她先后结过四次婚,而且一生中又多是在战火与动乱中度过,这使人不得不感叹她精神的顽韧,同时也折射出一代知识女性不屈不挠向上抗争的精神。

    一代才女陈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