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馒头

31.12.2015  15:16

    麦香馒头

    离开了母亲,就注定与世间最熟悉最难忘的味道作别。在日复一日的繁忙与觥筹交错间,人的味蕾也会如渐渐老去的心一样变得麻木,可有一天,特别的味道会把我们带到与父母朝夕相处的那些难忘岁月。

    母亲做的饭菜,总是最香最特别最难忘怀的,这几乎是每个人的共识。一个雪花飞舞的冬日午后,看不到母亲的身影,我却朝着她的方向拼命奔跑,我的味蕾一下子变得超级灵敏,我的浑身充满了力量……我知道,我又一次沉在某种情绪中,久久地,久久地,不能自拔。

    昨天中午,邻家李奶奶送来了她自己蒸的馒头,四个温热的、散发着浓浓麦香的大馒头就那样静静地依偎着,好看地绽放着。那分明就是从小到大我无数次看到的、被母亲从笼屉上捧下来的大馒头啊,其中的一个,还曾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刻,烫疼过我的手。这样想着,我不禁对着它们傻傻微笑了。

    客居在这个离母亲很远的城市,我的思念与味觉上的贫乏在同一深度,对于喜欢美食而不精于厨艺的我来说,是一种折磨。每次从市场上买来的,都是很白很软、闻起来不香、吃起来无味的不放心馒头,所以,我家的餐桌上,几乎看不到其踪影。日子久了,我们便忘了还有馒头这一主食。对于喜食米饭的我家宝贝来说,馒头难吃差不多成为他的定式思维,从那不屑一顾的表情就知道他有多不喜欢。当我捧着李奶奶送来的馒头吸着鼻子自我陶醉时,他说老妈你有病啊,没吃过还是没见过馒头,那么夸张。我说这馒头不一样,是他没见过的,更是他没吃过的有麦香味儿的馒头,他摇着头一脸的不屑。当我宣布晚餐就吃馒头时,他大声抗议着说宁可饿着。

    晚餐最终吃的是馒头、小米粥、京酱肉丝及洋芋丝,宝贝的表现——从不情愿到兴高采烈地大吃特吃,我俩吃掉了三个半大馒头,真是史无前例的饱啊。饭后,宝贝一脸认真地鼓励我说:“你应该好好跟李奶奶学蒸这种好吃的香馒头。”为了达到说服我的目的,他还狠夸了一番我的厨艺,继而说我如何如何聪明……我知道,他喜欢这种精心制作的手工馒头;我知道,当蒸笼里散发出诱人麦香时,他便开始接受它了;我知道,这有着家乡味道母亲味道的馒头,散发出的不仅仅是麦香,还有爱和感情……

    城市的钢筋水泥阻隔了邻里往来,也隔开了人们的心。和李奶奶的交往,缘自他对我家宝贝的疼爱,为表谢意,我常买水果、包谷、点心之类食品送她,她有好吃的也送我们。这种礼尚往来的感觉,真好。她说她中午蒸好了馒头就给我们送过来了,怕放陈了不好吃。她的话和她的馒头,都让我好感动。而我在心里固执地认为,李奶奶和母亲蒸的馒头简直如出一锅,大小、颜色、味道、手感、口感都别无二致,令人惊叹。

    记得儿时,我总爱跟在母亲身后看她做饭,她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她美丽的身影似在舞蹈,她甩着大辫子用力长时间揉面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定格为我心中最美的画面。而她为解答我的疑惑所说的那句“面越揉越精到越好吃”成了现在我做面食的标准与规范。母亲蒸出的馒头既好看又好吃,成为我儿时的一种幸福。可发面里偶尔碱放多了一点或少了一点,出锅的馒头没她想要的那么漂亮,母亲总会自我检讨,难受半天。这时,全家人都会安慰母亲,大家都约好了似地尽量多吃“当期”馒头,好让她尽早看不到自己的不满意“作品”。于是,散发着麦香与亲情的馒头,就这样沉淀在记忆深处,沉浸在悠悠岁月里,永远难以割舍。

    其实,李奶奶和母亲都是重感情而又追求完美的人,和这样的人相处,快乐、温暖、感恩、上进。是啊,做任何事,只要努力付出,就能做好,蒸馒头也一样。

    飘香的馒头啊,你带给我味觉上的美妙享受,带给我母亲的气息和温暖,也带给我浓浓的乡愁和无尽的思念。儿时的馒头啊,这样的静夜里,唇齿间麦香依旧,恍如当年。这样的雪夜啊,几案上的麦香馒头,竟能让我安然入睡,深深沉醉。

    我知道,我就是那冬眠的熊,在棉棉的冬里做着甜甜的梦,梦里有母亲,有麦香馒头,还有那条静静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