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皆——走出甘肃的书坛巨擘

10.12.2015  11:50

魏继祖(1889—1974),字振皆,别号睫巢、洞叟岩、冷岩等,甘肃皋兰县石洞乡人。1909年入甘肃文高等学堂(今兰州一中附设中学班)学习,后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1918年毕业后东渡日本考察。建国前曾任酒泉中学、武威师范、兰州一中、兰州女师、兰州师范、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等校教师、教育主任等职。建国后,以“具有相当学识”、“夙有声望的文人耆宿”被省政府聘为甘肃文史研究馆馆员。魏毕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为国内外有名的书法家。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在民间四处搜罗他幸存的墨迹,终成百余幅而结集出版了《魏振皆书法艺术》一书,受到当代名家盛赞,也使追随他的大批后学者感到非常欣慰。

振皆先生的书法,篆、隶、楷、行,无一不佳,功底扎实,结构严谨,笔法精到,并能神思独运,将楷、隶、行书体熔于一炉,创新出别具一格的“魏体”,为人们所激赏。现代中国书法史上他所独创的魏体,成就了这位世所公认的华夏书坛巨擘。

魏振皆先生的书法宽密并用,方圆并施,端谨中出以飘逸,沉厚中出以荒率。从结体上来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体现了虚、实的有机结合,充分表现了开合、疏密、舒敛、断连、润燥的辨证关系。他的用笔能擒能纵,能紧能开,笔法和书体的形美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绝非某些只侈谈如何运笔而拙于书体结构者所能望其项背。即以他所书“”字而论,其形内圆外方,表现了不谐调的谐调之美,又体现了方圆并用之趣。再如“性自疏弛兴复偏”的一幅扇面,确实如舒同在《魏振皆书法艺术》序所说: “采撷篆、隶、行、草之精华融为一体。”审其点划,波撇,一片神行,已经使人分辨不清何者为篆隶,何者为行草了。振皆先生经常爱写“日魂月魄,凤采龙文”这副对联,上联是就精神气质而言,下联是就体势情态而说,这正是他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他通过毕生的勤奋努力,终于达到了独步一时、独树一帜的艺术境界,也正是因为他“不苟且”的治书态度和从不草率急就的严谨风格,造就了他艺术上的创新与书法风格的形成。

魏振皆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课余从事书法的研究和实践,博览诸家,苦练新意。他为人忠厚,谦虚,治学攻书,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书法剔除剑拔弩张之陋习,清扬虚和冲穆之高风,真是书如其人,书品即人品。追求精神世界之完美,对于一个艺术家成就乃是至关重要的。我国著名书法家舒同在《魏振皆书法艺术》序言中有如是评价:“他学书于古而不拘泥于古。他以魏碑的古朴拙劲为基础,吸收隶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他起居雅洁、为人耿直、澹泊自守,常以“布衣蔬食强筋骨,奇字高文冠古今”、“云烟挥洒图心迹,散寄人间苍史魂”等联语抒发自己的道德追求与书艺志向,在教育界和书坛享有极佳的清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