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秤鬼秤为何螃蟹横行

19.03.2015  03:07
    3月18日,本报刊发“七里河职工市场‘鬼秤’横行”的报道后,在诸多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网友认为,市场上“鬼秤”横行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了,就连小孩子跟着大人去市场买菜时都知道让家长在公平秤上复秤的事,难道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一句“每天都在巡查,但因没有执法权而无法处理就了事了”。时下我市专业市场、街道社区市场以及自发形成的市场云集,商户使用“鬼秤”的现象比较普遍,众人对此表示深恶痛绝。很多网友通过微博纷纷畅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兰州晚报记者滕效宏实习生毛雅敏丁菊香

    @公平:电子计价秤,这种运用广泛的计量器具,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我国以来,以其精确直观、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青睐。但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电子计价秤仿佛被“施加”了魔法一般,“人为作弊”让电子计价秤成了广为诟病的“鬼秤”。这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更为严重的是在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大多时候得不到一个有效的处理,久而久之很多老百姓也就不愿意再找相关部门处理了,既然“鬼秤”得不到根治,那就是去菜市场买菜时带个小弹簧秤现场验证,看看缺的不多了也就自认了。其实,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鬼秤”不但不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导致存在了这么多年,虽然我们的质检、工商等部门进行严查,但终究不能让“鬼秤”销声匿迹。

    @经商不忘读书:市场上“鬼秤”的长年存在,一方面说明商贩受利益驱动所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市场管理部门监管不力,才使商户胆大妄为敢使用。兰州市场上“鬼秤”在市场横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大型的专业市场到街道社区的便民市场,再到一些自发形成的便民早市等等,除了价格比较高的食品重量相对够数外,像蔬菜、水产品、水果等,听起来价格比其他一些地方要便宜很多,其实商户是在秤上找回那部分损失的。

    @__Single孤★:我是一名大学毕业上班不久的90后,由于收入较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做饭,所以很多时候自己到市场上买菜,曾经几次因为短斤少两的问题和商户理论,还有一次在兰州七里河一家便民市场因为买了一条鱼少了4两和商贩理论时被商贩骂了个狗血喷头。当找到市场管理办公室时,工作人员领着去要回了缺少的损失,而对商贩仅仅是一句“以后别再坑害人了”就了事了。这样的处理方式真得让人寒心,也不难看出我们的市场管理不尽如人意的一面。

    @伶荥:我是甘肃卫生学校的一名学生,放学回家时常去定西南路的农贸市场去买菜,曾经几次发现同一个市场内同一种蔬菜,其价格不尽相同,虽然就差那么几毛钱,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混乱。为了验证一下为什么同一种蔬菜价格却不一样是啥情况,分别在两个摊贩处买了一样重量的菜,然后找到临街商铺进行了复秤,结果显示:价格贵的够重,价格便宜的不够重。从这一点说明我们的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场监管不到位,由此导致“鬼秤”横行。

    @春暖花开:“人心准秤就准”。近年来,质检、工商等部门对“鬼秤”的存在采取了监督抽查、后续监管、市场调查等各种方法,但还是没能得到根除,这说明我们的监督部门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市场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更是缺失。“鬼秤”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从需求、设计、改装、使用的完整利益链,让它从老百姓的视线中消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监管缺失都会对计量器具的有效监管造成不可弥补的漏洞。因此,像七里河职工市场管理部门不能遇到事情就推诿,应该和质监、工商,甚至邀请衡器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对市场上的“鬼秤”进行整治。“人心准秤就准,人心不准秤就不准。

    七里河职工市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密码一般以数字组合居多,也有数字和功能键的组合。这些密码组合容易记忆,操作简单、隐蔽,商贩往往快速操作,作弊过程就在消费者眼皮底下进行,但一般人却很难发现。市场上“鬼秤”之所以长期存在,除了电子秤上作弊密码简单易记外,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市场管理部门监管不力,才使缺斤少两现象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