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发展小史

07.04.2015  18:28

      自从1893年英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鸣响汽笛,铁路运输迈入历史舞台。随着铁路的发展,社会对于铁路运输有了更高的需求。高速铁路,无疑是目前对这一需求的最好解决方式。
        要说高速铁路,就先要明确其定义: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是指既有线通过改造,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200km/h及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250km/h及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铁是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在铁路牵引动力、铁路线路结构、高速运行控制、高速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工业水平。截止2014年底,全世界拥有或正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已经超过17个,新建高速铁路里程达8455km,其中包括日本的新干线2451km,法国1923km,德国991km,意大利508km,西班牙1579km,韩国409km。
        总的来看,世界高铁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1964年——1990年
        这26年间,高铁作为新鲜事物开始零零散散的建立起来。日本首先于1964年开通运营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铁线路——东海道新干线,用于加强日本东京和大阪两大都市之间的联系,之后,又逐渐新建了山阳新干线、上越新干线、东北新干线等高铁线路。法国于1983年建成TGV东南线,于1990年建成TGV大西洋线。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线路的运营,在技术上、商业上、财政上以及社会效益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极大地激励了德国和意大利发展高铁的决心:意大利于1992年开通了由罗马到佛罗伦萨的高铁,德国则修成了汉诺威—维尔茨堡/曼海姆—斯图加特高铁线路。
        以上四国在高铁上起步早,技术先进,运营模式成熟,成为当今世界上高速铁路技术的保有国。
        第二阶段: 1990年——1998年
        高铁发展的第二阶段,也称第二次高潮。在这一阶段,拥有高铁的国家数量有所增加,同时,有的高铁线路开始显现出结网趋势,跨国跨境高铁也在这时出现。
        受日本和法国的影响,很多国家开始关注和研究高铁技术。1991年,瑞典开通了X2000摆式列车;1992年,西班牙引进技术建成了马德里到塞维利亚的高铁。不只如此,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将眼光投到整个欧洲:1994年,英吉利海峡隧道通车,法国和英国的高铁连接在了一起,这也是第一条高速铁路国际联结线;1997年,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开始共同运行“欧洲之星”号高铁,加速了欧洲高铁网络的建成。而日本则增设了福岛、山形两条小型的新干线,不断地将高铁网络向全国普及。
        第三阶段: 1998年——2005年
        1998年10月,第三次世界高速铁路大会Eurail-speed98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提出高速地面交通系统的全球化,并将当前高铁的发展定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已经开始将建设高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效益开始不断加强,更多的国家开始筹建高铁。
      我国高铁建设历程
      中国高铁的正式建设便是在此时起步。我国高铁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我国于1991年对广深铁路进行技术改造,于1994年底建成,当时目标值为客车时速达到160—200km,货车100—120km。这是我国为发展高铁而迈出的第一步,为我国高铁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经过专家多年的外出考察、线路设计、反复论证,我国终于在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了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高铁,从此我国高铁的建设速度也像动车一样飞快地向前冲刺。
      截止2013年底,我国规划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已基本成型,高铁总营业里程已达到11028公里,而在建高铁的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万公里。而同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11605公里,在建高铁规模4883公里,规划建设高铁12570公里,和我国总量大致相等。中国已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高铁所具有的输送能力大、安全性好、受气候影响小、运送速度快、正点率高、旅行方便舒适、能耗低、污染小的优点,使其成为解决大量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也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精进,高铁必然迈入更多的国家,结成更加发达的网络,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