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首改大平行

08.06.2015  03:11

焦急等待的家长 □记者马靖宇摄

□记者牛少伟摄

    6月7日上午,高考首日。本报记者先后来到兰州一中、兰州二中、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兰大附中等考点。在现场采访时发现,由于今年录取政策由原来的小平行变为大平行,家长倍感压力,对孩子成绩寄予厚望。同时,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移至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进行,很多家长担心,高考之后孩子压力释放影响自主招生考试。不过也有能力超强的家长,现场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2+2+2”填报法,引的周围家长竖大拇指。

    考生

    改大平行后报志愿要斟酌

    记者在兰州一中考点采访一位张姓家长时了解到,他今年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平行”。张先生表示,大平行总体就是分数优先。这让他感到了压力,但是,又不敢给孩子做过多的渲染。往年也许还可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点投机行为,报个冷门或许就录上了,今年这么一改,分数挤不到前面什么都白搭。他认为六个平行志愿怎么报,就需要仔细的斟酌。如果六个学校没有梯度,孩子可能会成绩达标志愿不够理想。他希望高中学校能仔细的解读一下大平行,为家长提供一点帮助,化解他们心中的疑虑。

    在二十七中考点一位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孩子诊断成绩550分,她对于今年实施的大平行志愿填报,感觉高分考生将成为此次高考志愿填报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高分段考生都会冲击名校,致使院校录取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缩小,呈现“扁平化”趋势,专业分数级差也会变化。只要志愿填报合理、发挥正常,高分考生应该都能进入好学校;与此相反,低分段考生进入好学校的几率则会大大减小。

    家长

    最担心录取专业难满意

    今年省招办在做有关解读的时候提醒考生和家长,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胜算会高于不服从的考生。对此,记者在考点采访时,一位刘先生告诉记者,感觉一次填六个志愿,考生的选择院校余地增大。但是,另一方面,高水平院校录取分数会水涨船高,使考生投档录取难度加大。系统以分数优先为原则进行配对筛选,不会出现某个学校没人报而降低提档线的现象。所以,他这次就跟孩子商量了,在对所报院校满意度较高的前提下,还是要优先选择投档后退档几率低的院校。同时如果能接受院校相对冷门的专业,最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也许高校满意了,专业就不满意。“考进去了,有四年时间,让孩子自己修吧。”刘先生说。

    家长龚辉告诉记者,没有实行大平行的省份已经没几个,甘肃算是实行晚的省份。他研究了一下实行几年的省份“经验”,外省高考志愿由“小平行”模式改为“大平行”模式填报后,录取过程中,名校分数大幅提高,中等分数的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大大减少。随着院校录取排名上升,原来意义上的边缘考生将会彻底被“边缘”化,被录取的院校会更差。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慎重,很可能就是1分定终生。

    采用“2+2+2”模式

    在兰州一中考点外,几位家长就在一起讨论今年的大平行,对于六个志愿,他们打出了“2+2+2”的牌。所谓第一个“2”就是两个自己最想去的高校,家长廖女士表示,六个志愿一个不能浪费,所以她把六个志愿拆分成三组,每组两个。为什么不是六组呢,廖女士认为,每组两个相对稳妥一些,在一个梯度上可以有两所高校配对,如果把六个志愿变成六个梯度,风险太大。一旦个人排名没有优势,就很难获胜。第二个“2”就是自己相对想去的高校,第三个“2”就是自己不太想去的高校。据她介绍,每个志愿还有六个专业选择,她对这六个专业同样采用“2+2+2”模式填报,第一个“2”就是这个高校的热门专业,不过如果孩子成绩有点边缘化的时候,这个“2”将是偏冷门的专业。第二个“2”则是她认为每年提档线处于中段的专业,第三个“2”就是难就业的专业,她认为,不管怎么样先让孩子考走,然后在高校四年的时间里自己去多修几个专业或者学位。

    零经验无参考自统数据

    往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很多家长都会把去年的数据拿来进行参考计算。但是,今年实行大平行后,很多家长无从下手。不过,也不乏高手在民间。记者在二十七中考点采访时就遇到这样一位“高手”。这位孩子的爸爸在拿到的《2015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导》手册中分析了很多高校的最高提档线和最低提档线。虽然看不到专业的提档线,他收集了自己想要填报备选的12所高校及其拳头专业名称。他告诉记者,提档线最高的肯定是这个高校的拳头专业,比如兰州交大最高提档线肯定是土木工程的。这样一来,他很轻松就列出了一张高校及专业的分数区段图。不过,他也表示这个数据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往年都是120%投档,而今年是105%左右,也就是有可能会是100%,投档比例减少分数线应该会只高不低。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