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高校转型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24.11.2015  13:42

  原标题:高校转型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龚正刚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升了人们对于高校转型发展的关注度,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谈了好多年。但我们知道,高校转型发展涉及高校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教学、师资结构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更名或者升格,而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办学的哪个环节,都容不得疏忽和懈怠。近日,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我省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高校的教授专家。

  转型要立足特色在学科设置和学生技能上下功夫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有力地人才和智力支撑,高校是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

  就我省而言,虽然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后发优势明显,机遇期不断叠加,作为管理部门,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我省在培养创新创业紧缺人才上狠下功夫,各高校立足自身特色,突出人才培养的“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动作为,按照新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结合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订的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以及各高校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全面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此外,我省还围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与新兴产业相关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围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熟练掌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熟悉风俗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大学生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业创业。

  兰州财经大学宣传部部长教授薛君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方高校要站好‘位’,要为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培养迫切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这是地方高校的根本责任。”

  转型要紧贴当地为区域发展建立高级智库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目前有各类高等学校40多所,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完备,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然而令很多学者和专家担心的是,我省高校同质化倾向严重。

  从全省发展战略看,引导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十分必要,是产业升级所必需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呼唤。

  就这个问题,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坦言,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我省高校中,有很多是改革开放时期应运而生的,多年来,这些高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传统的“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思想和政策导向不明的影响,许多原来单科性学院纷纷改为“学科齐全”的综合型、学术型高等学校,许多专科学校升格后,也就沿着前者的思路办学,失去了原有的学科优势。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引导高校分类发展,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发展目标的矛盾,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每次技术革命,社会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我们可以把当今世界看做是移动互联时代,也就是技术革命的4.0时代。高等教育就要紧贴时代步伐,根据区域特征,拓展思路,进行系统转型和功能再造”,有学者这样表示。

  记者从省教育厅出台的《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了解到,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我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的同时,探索建立了一套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并完善了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

  为此,省教育厅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支持各高校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就深化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和“3+2”高职升本科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打通中职到高职到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通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布局谋篇。另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我省将每年设立省级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项目50项,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研究。

  诚然,关于高校转型的话题,学者和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最为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要牢牢把握这一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要依法合规,不搞突击摊派,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无论怎样,转型,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