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觉为我省教育系统作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与2011计划专题报告

29.10.2014  12:46
王延觉为我省教育系统作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与2011计划专题报告 - 教育
王延觉为我省教育系统作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与2011计划专题报告 - 教育
王延觉为我省教育系统作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与2011计划专题报告 - 教育
王延觉为我省教育系统作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与2011计划专题报告 - 教育
来源: www.gsedu.cn

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全面提高甘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教育厅“1185”学习计划,10月28日,省教育厅邀请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作了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与“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专题报告。

报告会由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嘉毅主持。

报告指出,“聚焦需求、提升效益”是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出发点,一定要围绕“创新驱动”这一目标进行。他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理解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高度明确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要求细化高效科技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2011计划”的核心内容,即:推动高校的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报告还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六大挑战,指出了新形势下如何紧盯“2011计划”,提升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思路和办法。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 国家意志 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 文化 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2011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发展服务目标。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2011计划”启动以来,我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科研建设能力,确定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牵头的“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甘肃农业大学牵头的“西北旱作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兰州交通大学牵头的“聚光太阳热能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牵头的“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甘肃中医学院牵头的“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共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在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王嘉毅要求各高校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转变创新方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导向机制、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贡献。王嘉毅强调,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吃透政策;要瞄准需求、解决问题;要实质协同、联合攻关;要突出创新、力求特色;要加强研究,遵循规律。

领导李晶、王德安、哈登巴特尔,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分管领导及教育厅机关工作人员、全省各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学校等42所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听了报告。

供稿:甘肃教育社 尹晓军

摄影:教育在线 焦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