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让大学生更接“地气”

23.10.2014  03:51

甘农大学子刘晓东如今成了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硕士(电影专业)的研究生

    防大学   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同学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动漫烧友们用手中的画笔抒发自己对动漫的热爱,乐器能手们用悠扬的旋律带给大家无限的快乐,街舞健将们用矫健的舞姿展现自己青春活力……每一样都张扬着无限的青春和活力——这就是大学的社团。在很长时间里,大家都把大学社团和“兴趣爱好”、“凑热闹”、“”这些词联系在了一起,而对于甘肃农大、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们来说,如今的社团已经不光是展示才艺的地方,更是人生的又一次定位、承担社会责任和参与融入社会的绝佳舞台。

    社团梦想从这里起航

    初秋时节的农大,树叶飘零,层林尽染。有一群人,分布在这个校园的角角落落,他们是一群求学者,是一群追梦人,是一群因为兴趣走到一起的“社团人”。他们的付出给校园带来无限的乐趣,让生命的青春活力得到十足的释放。随着新生踏进校园,梦想随之扬帆起航,而加入社团锻炼自己,更是大学生活的另一种体验方式。

    每年新生开学,各社团都会为自己“招兵买马”,补充新鲜血液。社团纳新现场,总是喷涌着一种欢快喜悦的气氛,巨大的海报展板、热情洋溢的笑脸、多姿多彩的展示、制作精美的社团纪念册等渲染着农大的校园。翰墨书画社同学展示国画与书法的精髓;“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的武术协会则向同学表演武术的独特魅力;“剪下生花,宛然如生”的手工艺协会用舞动的剪刀诉说剪纸的生生不息……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甘肃农大学生社团如破茧而出的蝉蛹翩跹起舞,聚集了文学与艺术的陶冶、科技与学术的争锋、环保与公益的大爱和体育与竞技的健美,每一类社团都青春激昂、富有活力。学术氛围浓厚的此类社团,时常会举办一些高水准的文化活动,比如演讲与口才协会举办的模拟法庭,风帆文学社举办的诗朗诵大赛,一系列的学术展览为历史悠久的农大校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底蕴。“环起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的地球”,公益类学生社团的宣传使公益环保成为大家心中一种崇高神圣的行动。红丝带协会,作为校内的公益社团之一,一直孜孜不倦地热心公益事业,传递着爱和信念。这些社团对内团结一心聚为社团发展,对外则奉献爱心不求回报。

    提升从自娱自乐到实现价值

    “社团可以带来独特的‘家’文化和归属感,而这个生机盎然、平易近人的‘家’又吸引着更多新成员加入。如今我们首先将社团和公益活动相结合,为此成立了‘益润陇原’公益团队和‘根与魂’公益团队。两个团队所申报的‘滴水农情’和‘让走丢的文化回家’两个项目还分别进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全国百强项目和团中央举办的圆梦中国青春三下乡全国百强团队,并得到了相应资助。”校团委书记汪精海介绍道。

    汪书记告诉记者,学校的公益项目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主要以社团的力量为基础。校内开展一些如废旧电池的回收、诚信售水等活动,然后再用这些活动的钱去做公益活动。在校外做公益的时候他们发现,像以前的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学校将公益和双联、扶贫攻坚联系起来,每个月都会有社团同学去到这些地方做公益,通过持续的帮助,实现最好的效果。

    “社团的方向找到了,兴趣爱好就应该转换为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如今我们的社团就在朝这个方向发展,通过社团生活中逐渐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学校再与校外企业合作,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学校还开展了很多社团创业工作室,像‘FOX’、‘梦绘’等等。去年,学校又重点在每个学院建设了学术科技社团,目前一共是45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做提高能力。学校的这些举措最终就是想达到社团育人的目的。”汪书记说道。

    此外,农大社团联合会还完善了机构设置。农大新闻中心李恒老师介绍,如今农大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了宣传阵地,通过“社团负责人论坛”和“精英训练营”两大平台进一步加强了社团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农大学子课余生活最优的选择和造梦工厂。通过提高社团文化品味,强化了社团感召力,增强了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娱乐化元素融入社团活动中来服务主流文化。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展现了大学生自己动员社会力量做公益的智慧和能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分级让社团在竞争中更具活力

    从1978年成立的五泉文学社一花独放,到如今百家争鸣,兰州大学的社团同样成了大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2003年11月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兰州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然而,随着社团数目的不断增多,社联的发展出现了瓶颈期,作为百年名校的兰州大学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据社联专职秘书长滕佩容老师介绍,现在兰大的社团建立起了严格的注册、考核评价体系。将社团分为A、B、C三个等级,有了高低之分便有了竞争,有了竞争才有了活力。同时,也对之前大力鼓励而兴起的社团们进行了清理,使得社团在“百团大战”的量的基础之上有了质的保障与飞跃。

    在校内不断发展的同时,兰大社联还大力鼓励社团“走出去”,增加活动几率,增强创造能力。在社联的组织下,许多社团进行了与外界的交流活动,也有不少成果。2004年,达尔文协会与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共享“湿地使者”一等奖;2009年,绿队的普氏原羚项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共赴山丹军马场展开调研;2013年11月,社团联合会组织部分社团与南开大学和四川大学的代表团进行交流等等。

    一时间社团们各具特色,争妍斗奇。其中很多社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子。据了解,兰大绿队创始人宋然平,在本科期间坚持公益环保事业,如今的他就职于联合国的一个公益环保组织;文史学社的杜双庆,不仅获得全国高校大学生自强之星,毕业后仍然坚持文史领域的探索并自主创业。

    “面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社联要紧跟时代步伐。”校团委副书记黎春林说:“以前我们鼓励同学们建立社团,培养和展示学生的兴趣。而现在,社团不仅需要兴趣的支撑,也需要转型。要多发展专业学术类社团,除了展示自我的爱好之外,更要达到增长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目的,为同学们的就业成才提供帮助。

    梦想社团中又一次人生定位

    2010年踏入农大校门的刘晓东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当四年后他迈出校门时,自己会走一条和所选专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四年前,刘晓东是甘肃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0级生物技术(植物方向)专业学生,如今他却成了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硕士(电影专业)的研究生。与很多为了就业而被迫转换专业的毕业生所不同的是,刘晓东是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定位,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农大的社团育人理念。

    “梦想,是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这是刘晓东的人生格言。进入大学后,刘晓东先后参加了学生社团联合会、演讲与口才协会以及校广播站等学生社团。这时的刘晓东“”上了和其他很多大学同学一样的社团通病,那就是什么社团都参加,什么社团都没有钻进去,参加社团更多的是兴趣,而缺乏明确的目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影视制作与摄影艺术。

    此后,刘晓东开始自学了多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的教程,然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跨专业去学习摄影,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不懂的地方他根本不可能去请教别人,因为学校的图书馆基本没有与此专业相关的书。没办法只能将不懂的问题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在百度中寻找答案。面对无法理解的问题,只能先死记硬背下了,然后再慢慢消化吸收。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摄影,为此刘晓东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

    刘晓东的付出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为了让他能够尽快地实现梦想,学校给刘晓东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使他拍摄了多部表现校园活动的视频,让他的作品能展现在大家面前。在不断的实践中,刘晓东和他的工作室不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最终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中,他以378分,初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浙江师范大学电影专业的考试,并顺利被该校录取。

    坚守阻止民俗文化消亡

    农大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社团,他们的口号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走丢的文化回家”,他们就是“根与魂”社团,一个旨在尽自己所能,阻止民俗文化和民俗现象消亡的社团。“我们所做的一切,或许阻挡不了文明的消亡,但是我们可以让她放缓脚步。”团队成员杨建伟说道。“根与魂”成员马彦麟向记者展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照片,那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剪纸画,透过电脑屏幕显示出来,依然是那么富有张力。

    提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杨建伟一脸的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行动会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支持。我们以大学生这样的一个视角来记录和介绍那些被人们掩藏在记忆深处的民族文化遗产,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只想为爱执著,公益前行,把我们了解的一切分享给大家,传递给大家。

    的确,这个团队以他们超前的眼光观察到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以内容丰富,程序严谨的活动申报书博得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再加上与广大师生们有力的微博互动,“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实践公益团队成功入选了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全国百强,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同时,他们的“让走丢的文化回家”保护非遗项目,还荣获了“圆梦中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5000元资助。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团队负责人常向明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们了解这个活动,达到呼吁与宣传的作用,农大校园将以手工艺协会为主要阵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图片展览,“让民俗文化走进校园”主题活动。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积极行动起来……

    转变从游戏娱乐到技能提升

    2000年社团成立到今天,兰州交通大学互联网络协会已经经过了14年的风风雨雨。在协会成立之初,互联网协会更多的是一些爱好电脑游戏的同学之间切磋技艺的平台,协会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便是在网吧举办的“星际大赛”。游戏虽然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吸引了很多同学,但距离“普及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水平”这样的建团思路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为了真正体现协会的“网络”特色,意识到问题的同学们积极向团委申办了“大学生网络节”中“网页设计大赛”活动部分的举办权,并成功举办。为了使会员熟悉和掌握网页设计的各种工具,协会又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讲座,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及校内外条件,坚持讲练结合,让会员亲自动手实践。

    协会的一位会员告诉记者,10年前,很多同学对电脑还只是一知半解,为了让会员对电脑的组成及其构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协会还特邀请了专业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为广大会员举行了一次“电脑硬件知识讲座”。让会员亲眼观看整个的拆装过程,亲手掂他们的“分量”。协会虽不能让会员做到像专职技术人员那样“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拆装,但起码让会员对电脑的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个初步的认识。学会一样东西,最关键的是怎样去应用它。为了培养同学积极利用网络的意识,协会又和网络公司联合举办了面对全院学生的一次“网上竞技”活动。为了鼓励大家利用网络,我们对那些真正能从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学给予了“重奖”!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上网除了可以聊天、游戏外,还有更多更精彩的财富等待着自己去挖掘。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协会已经从单纯的游戏娱乐发展成了让交大同学了解网络,利用网络的最佳平台。从2008到2011协会连续3年获得交大社团评比第一;2011年兼并交大计算机协会,2013至2014年又获得兰州交大校级标兵社团称号,并成为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唯一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