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 贵州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西部之光)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赵兵)贵州自2004年起共选派12批249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研修学习,目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已成为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访学期间,贵州加强对学员访学全过程的服务管理,一方面,专门组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临时党支部,提高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另一方面,要求选派单位不再给访问学者安排工作任务,确保其安心访学。同时,贵州积极与研修单位联系,协调解决访问学者的困难,访问学者研修归来后,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对研究成果突出的,重点给予倾斜支持。
通过访学,访问学者开拓了思维,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第十一批访问学者、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周威,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参与药品的质量评价工作,熟练掌握了复杂药物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前沿技术。在个人提升的同时,访问学者积极将成果转化于实践,助推产业发展。第四批访问学者、贵州省科学院新材料基地主任苏向东,研修归来后申请国家专利17件,其中6项专利技术被多家企业引进;他主持研发的“难处理铝土矿高值利用新技术”已成为贵州省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示范工程的核心技术,预计可新增产值3亿元。
在推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有一支规模较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访问学者在研修过程中,积极为所在单位与研修单位牵线搭桥,引才引智。第五批访问学者、瓮福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解田,促成了选派单位与研修单位北京矿冶研究院共同成立研究室;同时聘请研修单位的专家作为瓮福集团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委员,为实现贵州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批访问学者、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主任王瑾,先后促成选派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研究机制,联合申报项目3项,共获得120多万元的经费支持,实现了合作共赢。
截至目前,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联系协调下,选派单位与研修单位开展合作共计510余次,成为贵州省引才聚才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