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抗战版《纸牌屋》

19.04.2015  03:07

 

   

    4月18日,《二号首长》畅销书作家黄晓阳亲临兰州纸中城邦图书广场与读者畅聊他历时三年打造的谍战小说《高参》。黄晓阳表示这是他创作时间最长、耗费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当日下午还不到2时,纸中城邦图书广场门前排起了长龙,很多读者冒着细雨等待《二号首长》系列的作者黄晓阳。记者在签售会开始前独家专访黄晓阳,就阅读和写作与之进行了交谈。兰州晚报记者赵武明文/图

    黄晓阳之前的《二号首长》、《阳谋高手》、《职场二规则》、《爱情万岁》、《杀破码》等作品多通过不起眼的政治小人物来折射出时代和现实,而新作《高参》和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增加了谍战的戏份。《高参》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长沙会战时期的武汉,讲述汉口四少之一的中共地下党员徐智良,为了掌握高层情报,审时度势,周旋于日本特高课,汪伪特务处和国民党军统之间,一步步接近伪政府要员杨魁山,成为其高级参谋。“四股力量的间谍活动交织在一起,有一方的人搞出一点什么事儿,他就会看着别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且你不可能不动,大家都在干这个事儿,你不动不就等于完了吗?它一定是某一方出一张牌,那么其他几方就一定要应对。”黄晓阳说。

    《高参》被誉为中国“抗战版《纸牌屋”。在这部出场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的长篇小说中,每个人物都被设置了鲜明的标签。在谍战上棋逢对手,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看如何较量了。黄晓阳把这个过程比喻做打牌,“你打一张牌之前,肯定会有自己的考虑。有时打出去是希望别人都要不到的;但有时候为了让牌局出现变化,会故意让别人去吃、去碰。这个过程,就很有斗智斗勇的味道。

    黄晓阳表示,写作有三种模式:俯视、平视、仰视,不管是哪种模式要渗透智慧和哲学。他坦言,红极一时的小说细节来自生活的积累和合理的推断,“你只有了解了权力运作的规律,才有可能想清楚官场这些行为的必然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