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泥泉:兰州当年的水运码头

20.11.2014  23:25

    骚泥泉:兰州当年的水运码头

    沙井驿黄河便桥

    当母亲河从兰州穿城而过的时候,不仅为内陆的兰州塑造了一派属于水的旖旎风光,更为兰州带来了一定的水运优势,这在交通不太发达的过去,或许更可以得到彰显。像历史上的骚泥泉,就是兰州一个名副其实的水运码头——“河口港”。

    据《皋兰县志》载:“暖泉在袖川门(解放门)西一里,黄河侧。”暖泉,也就是历史上的骚泥泉,大约在今天的文化宫北部濒河部位。由于历史上的地层发生过变化,该处泉眼早大都干涸。因兰州人过去把黄河边的堤岸称之为“埽台”,因此,把该处称为埽泥泉,由于“”字生僻,而代之以同音字“”,最后就出现了骚泥泉。

    据说骚泥泉,曾经是兰州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河口港,即便是到了冬天,也未曾结冰。那么,历史上的骚泥泉究竟是怎样的呢?它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呢?在曾经在骚泥泉附近居住过的老兰州人赵清华,向记者讲述了当年骚泥泉的历史。

    “老兰州早在60年前有座‘兰州港’,它与现在的兰州港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曾经是兰州名副其实的水运码头,或者称之为水旱码头。当年这座‘兰州港’大概位于今天的小西湖桥以东至工人文化宫北部剧院的附近,也就是今天的西津东路处,在1952年至1954年间,由于当时从握桥起向西拓建50米宽的东西主干道——西津东路时被占用而消失。”赵清华说。

    据赵清华回忆说:“骚泥泉原地属于黄河南岸地带,靠近西部岸边堤下(今小西湖东街中段处)有一些泉眼,虽然当时泉眼水流不多,但从不干涸,即便是到了严冬,也不出现结冰现象,水清洁净,人们还曾到此处挑水饮用,我当年也在那儿挑过水。由于泉水不断,再加上地势低洼、河岸弯曲、与黄河水极其比邻,在当时,骚泥泉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

    “在当时,来自青海的青盐、青油、皮毛;来自湟水、洮河附近的粮食、菜油、药材;来自临潭、卓尼等地的木料等大宗农、林、牧、副类产品大多都集中到骚泥泉进行装卸,或就地销售或组装成大型牛皮筏、木排,由水运运输至下游的宁夏中卫、内蒙古包头等地。在当时,骚泥泉经常有马拉的大车形成的车队进出该‘港’,很是热闹和繁荣,这里既是货物运输的中转站,又是物品的一个集散地,在当时老兰州没有铁路,公路运输也不发达的情况下,这座‘兰州港’可谓是金城的水陆联运枢纽。

    “当年的木排或大型的牛皮筏子,真就是黄河上的‘军舰’,筏子上的载货量可达二三十吨,货前搭着帐篷,帐前的‘甲板’上用来支锅做饭,‘水手’们揪着面片,唱着高亢的花儿,顺流而下,那种场景、那种情调,可谓是别有一番韵味,至今回味起来仍然如诗如画地幻映在眼前。在当时的骚泥泉码头东部,相当于今天的市二建公司处,有三联水车组,其输水木槽在当时大约就横跨今西津东路一段后,直达下西园一带的田园,水槽下面时而有水滴淋漓,人行过时需小心跨步而过,那真是一种田园风光的情调呀!

    “骚泥泉的老码头水道,在1973年‘农业学大寨’、‘跑步赶西洋’的与河争地中,被拦河造成了田地,大约就在今天的西湖东街至滨河饭店处。当时开始种田时,是由当时的西园生产大队试种庄稼,虽经几年努力,最终还是因土质先天不足而放弃。到了1983年,把此地改建成了西湖公园,由此也补偿了人们失去骚泥泉的遗憾,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兰州的一处风景之地。

    鑫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