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脉断孕挑战中医”不如发展中医

12.10.2014  13:54

   作者:张西流

  9月13日,北京西医师“@烧伤超人阿宝”发微博悬赏10万元挑战中医能否“诊脉验孕”,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杨桢迎战。这场挑战被媒体评为“9月份医疗界大事”,胜负将于本月见分晓。作为挑战的发起者,阿宝在微博中多次调侃中医,表示可以组织一个海选大赛。(10月10日《现代快报》)

  从表面上看,挑战中医“诊脉验孕”,是两个医生之间的较量,不能上升到“西医挑战中医”的高度,因为阿宝代表不了西医,杨桢也代表不了中医。但从医学角度考量,挑战中医“诊脉验孕”,其本质上就是西医和中医的一场博弈。因此,最终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通过这场挑战,引起全社会对中医现状及发展的重视与关注。

  “一个老头,三个指头”,“一根银针,一把草药”,这是专家对中医的形象概括。中医问诊手法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和传统中药饮片等,与西医相比,普遍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曾让中医及中药美名远扬。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及中医院,面临收治病人就赔钱的尴尬局面。中医没“”途,注定也不会有发展前途。

  首先,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收费偏低。比如,一个四肢骨折病人,中医小夹板才让收40元,西医打一个石膏160元,这种收费差异引导中医放弃中医疗法。再者,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太少。我国各级医院现行的收费项目有3966项,而中医仅占97项。中医所列入的收费项目本来已显粗放和不足,而定价的过低和长期不变,更使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医院长期处于亏本经营、无力发展的地步。还有,医院补偿机制没解决。中医不赚钱,不能自养其身,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因此,挑战中医,不如发展中医。然而,发展中医,不能靠空喊,需要有货真价实的政策支持,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和医院三方共同努力。比如,将中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增加中医院诊疗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合理定价;将一部分名医推向市场,靠技术就能生存和发展。特别是,要强化对中医发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比如中医院如何保持和弘扬中医特色,如何促使中医与时俱进;建立中医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合理分配中医院里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关系和比例,等等。(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