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改革是深入改革的样板示范
12月10日上午,《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驾考改革公众期待已久,随着上述《意见》的发布,驾考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不仅有了详尽的路线图,而且有了明确的时间表。第一时间里很多媒体就对《意见》进行了解读,总结出了诸如自学直考、任何国家机关不得举办或者参与驾驶培训机构、可倒查考试发证过程、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考场、可以免费看考场等十大看点,这些看点让人眼前一亮。
我国的驾考一直采取的是驾校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的延伸。在司机还是一个专门职业,开车是一种特种技能的年代,这种方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培训出了大量合格的驾驶员。但在汽车日渐普及的当下,除了大客、大货、特种车辆,驾驶已经成为生活基本技能,修车也早已不用亲力亲为,继续沿袭驾校模式,确实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
之所以驾考改革初期突破不了驾校模式,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很多人所谓的“因为安全”,而是因为既有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集体,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这种既得利益形成了对驾考改革最主要的阻碍,而且想要改革即是向自己开刀,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是难以真正加以推动的。事实上,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现在通行的驾考模式广受诟病。且不说法律条文并没有驾考非得去驾校学习,非得由驾校预约的规定,但实际操作的结果,确实使自学直考与自主预约难以落地,这就涉嫌行政违法。这些都与依法治国理念相悖,必须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而另一方面,现行模式做隐藏其中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更让社会公众所越来越难以接受和承受。媒体曾经曝光的广东湛江驾考受贿案,39名考官上缴红包竟达2100万元,湛江市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受贿22.46万元,获刑10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至于驾校乱收费,学员上车难,教练脸难看,考官作风差,以及形形色色的送礼、买过和买而不过,几乎已成常态。既往的一些腐败案件揭示,驾校、教练员以及交警部门的相关人员俨然结成了一条利益链,这不但强化了驾校的垄断性地位,也压缩、侵犯了民众的合法权益,更可能遗留交通安全隐患。
如此来看,驾考改革确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改革,无论是自学直考、自主预约,还是简化考试程序,还是过程透明,减少人为干预,等等,都是体现民本情怀,对接民声民意的措施。同时,拓展考试渠道,必然倒逼驾校提升服务质量和教学水平,使驾校真正成为服务公众的培训机构,而不是某种利益输送的载体和平台。
当然,驾考改革的意义绝不仅在于驾考本身。驾考改革和许多进入深水区的改革一样,以往之所以久拖不决成为难以突破的“改革梗阻”,很大程度上在于权力意识过强,而权利意识不足。“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此次驾考改革以“自我革命”的决心,敢于在腐败利益、部门利益的关联处下改革之刀,刀刀见骨,堪称“壮士断腕”。通过简政放权,不仅相应尊重了民众权利,更是权力的自我约束,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提高了行政效率。当下的改革各个都是在啃“硬骨头”,都是向自我开刀,向既得利益宣战,涉及深刻的利益分配大格局,凸显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事关改革整体成效和最终成功。因此,希望驾考改革能成为深化改革的推手,在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新一轮改革中,发挥出样板示范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