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暖山乡

20.01.2016  10:31

  2016年1月5日,阳光格外暖和。

  会宁县新添堡乡河屲村小学里,16名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操场上欢快地嬉闹,见到工作队员走进学校,赶忙躲进了教室,一个调皮的男孩探出了头,问:“你们是不是我们要等的人?”工作队员笑着点了点头。在另一排教师休息室里,16位老人或是他们的家属围着炉火,正拉着家常,眼睛不时地看看门前的山路。

  校门前的山路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宛如一条玉带连接起了县城和山村的世界。河屲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自2015年7月中旬驻村开展工作以来,不知在这山路上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脚印。今天,工作队将用从县地税局协调来的和队工作经费挤出来的资金,向村留守儿童送“一件棉袄”,向老党员、老干部、退伍老战士、高龄老人和贫困老人送“一床棉被”,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下午4时许,爱心捐赠仪式开始。16名村留守儿童按个头大小,排着队,从伯伯、叔叔、阿姨手中接过了为他们精心挑选的棉袄,以及书包、文具盒、钢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河屲村距县城只有15公里,却是典型的山大沟深,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村支书邵奇虎告诉我:“十几年前,村上还为吃饭发愁。遇到旱天,就得靠国家救济。这几年好了,村道路硬化了,梯田平整了,还拉了羊……有地税局的帮扶,个(我)这个支书都好当了。”

  驻村帮扶就是连接帮扶单位和乡镇、村的桥梁、纽带、管道,就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载体。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反哺农业,“四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但是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张克礼家住村上李社孙家湾,有一个儿子。前些年,通过换亲,儿子娶上了媳妇。后来,新媳妇走了,留下了一个女孩,在村小学念书。一次,女孩起床迟了,害怕老师说,就在山沟了站了一天,不敢上学,小脸冻得发青,后来,老师、家长漫山遍野找,晚上才在寒风中找到了她,小脸冻得发青。

  庞秀英老人家住山沟半山腰上,一个人守着三个儿子的土坯房。家庭贫困,大儿子、二儿子娶了媳妇又离婚,长年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三儿子快四十的人了,还没有娶上媳妇,平日里也不怎么着家,地都荒了,就靠些低保维持生活。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深深地印在了驻村队员们的心中。大家尽己所能,帮扶村里过上好日子,更要关心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贫困老人的生活。说干就干,工作队向帮扶单位汇报,领导全力支持;跟“村两委”反复协商,老党员、老干部、退伍老战士,更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不能落下。为了买到最能表达心意的棉袄、棉被,队员们利用双休日,在县城里跑了多半日,只为了贫困乡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穿上棉袄,盖着棉被,感受社会帮扶的温度和力量。

  爱心捐赠仪式上,学生代表刘亚鑫说:“我们这些生活在贫困山村的孩子,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送来了棉衣和学习用品。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学会感恩,将来回馈社会,建设美丽乡村。”

  爱心捐赠仪式结束,山谷、田地、包谷堆未消融的白雪,映衬着阳光微弱的温度,没有风,却很暖心,孩子们穿上新棉袄,排着队,回了家。老人、家属相互陪伴,山路上留下了他们愉快的笑声。

  这个冬日,因为有驻村帮扶,格外的暖和。

  (省地税局驻会宁县新添堡乡河屲村工作队)

张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