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扎根基层初心不忘 责任在肩勤勉实干 ——记我校帮扶岷县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侯永平
人物名片:侯永平,男,汉族,1976年6月生,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岷县秦许乡百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曾任广河县齐家镇周家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打赢这场“战役”,侯永平主动提出要前往岷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1月3日,元旦刚过,学校作为岷县的帮扶单位,派遣了以侯永平为总队长的6名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前往岷县,5月13日,学校又选派了1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分别在岷县六个村协助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据了解,侯永平曾在广河县齐家镇周家山村担任过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熟悉基层工作的他说:“我要继续带年轻的干部下来,一起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践队员跟随驻村干部教村民农药喷赛方法
实践队员和驻村干部走访村民
百花深处,情由此起
连绵不断的青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与路旁那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蜜蜂儿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往返在花丛间,田间忙碌劳作的村民与地里枝繁叶茂的当归药材构成了一幅和谐画面。这里就是现在的百花村,位于定西市岷县西南部,辖7个村民小组,178户765人,现有耕地1424.7亩。
侯永平初到百花村,正值深冬,车窗外大雪纷飞,老乡身上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的路,“雪积得特别厚,基本没有办法出门”。尽管白雪掩映,但侯永平还是记住了村里低矮的房屋、老旧的院墙和村民眼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看着村里的这些状况,他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让百花村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每天早晨7点侯永平就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先和工作队的其他两名成员开小会确定一天的工作内容,然后逐步展开,走访群众、了解困难、解决问题……晚上9点三人结束工作,做好相应的工作总结,留下文字资料,为百花村的长期发展提供可参考资料。侯永平书桌上摆放着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是他的睡前必读书。“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关切话语时刻激励着作为第一书记的侯永平。“被总书记牵挂着,我发自内心的开心。”谈及第一书记这份工作,侯永平脸上的笑容和神情写满了骄傲。
回忆起五年前,他在广河县周家山村工作的那段日子,侯永平结合周家山村的实际,梳理帮扶理念,提出了“玉米高产栽培,秸秆高效利用,牛羊科学养殖”的脱贫方式,不断鼓励村民做青贮饲料,让牛羊养殖更科学有效。他的“点子”给周家山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八月初,侯永平去广河县周家山村看望村民,当地的老乡在和他聊天时这样说道:“真的很感谢您,一开始我们还不愿意干,现在我们靠着这个赚了很多钱,日子过得也比以前好了”。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这趟前往岷县百花村的“旅程”任务艰巨,侯永平肩上扛着的不仅仅是第一书记的责任,更是百花村村民脱贫的希望。
精神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1月30日的百花村,雪花漫天飞舞,但是372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里歌舞升平,震天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是百花村村民对新年的迎接和日益改善生活的歌颂,这是百花村第一次举办“扶贫扶志扶智,助力扶贫攻坚”迎新春文艺晚会。要举办一场迎新春文艺晚会对于刚来到百花村工作的侯永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村里没有任何服装道具,也没有任何经验,当提出报名表演节目时,无一人报名。于是侯永平和村委会成员经过商议,决定实行“强推”的措施,村里七个社每社出一个节目。不久,看着节目单上的11个节目,侯永平对这次晚会的举办更加有信心了。60多岁老人演唱的《岷州花儿》、返乡大学生精心排练的小品、舞蹈串烧、广场舞以及小学生的蹦蹦跳跳,给百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就这样,虽然这次文艺晚会的质量不高,但利用农闲时间让村民体验精神文化上的交流,带给他们另一种生活高度。
“政策”+“动手”“输血”及时重新“造血”,才能让贫困户真正地脱贫,真正地富起来。国家的政策好,但自己不动手,不想办法过好日子,就像政府在你脖子上套个大饼你不懂得转个方向吃一样,迟早会饿死。侯永平在多次入户走访中,为村民一遍遍用不太标准的方言讲解其中道理,根据每家每户的实情提出可行意见,并帮助实施。走访中,有一家的情况让侯永平印象深刻: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年仅32岁,但不幸患了重病,一月一次的化疗对这个还有两个小孩读书的家庭来说,不仅是精神上的打击,也是经济上的巨大挑战。侯永平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得到了不少的临时救助金,平时去他家里也最为频繁,闲聊中给予家人安慰与支持。“就是想告诉家里的人不要放弃希望,不要倒下。”侯永平心里这样想着。
李伟军是百花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家人生了病,经济困难让他萌发了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侯永平听到这个消息后,赶到他家里与李伟军和他的家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讲明读书的重要性。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让他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对未来也有了属于他的规划。“我看过他的作业,了解他的学习状况,语文数学挺好,就英语还有待提高。”这个即将放弃学业的孩子,和侯书记经过一番的交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方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条路能走多宽是看自己的梦想有多大,农民能不能富起来是看自己内心的动力有多大,让农民富起来不是往他们口袋里塞钱,而是要输技术、输政策,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把我变得和农民一样,把农民变得和我一样”
以我之心,回报于民,脚下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真情,走访入户、控辍保学,他不是李保国,但他的梦想就是成为那样的人,让农民动起来、富起来。群众的问题不是爬爬山、拍拍照、写写文件就能解决的,和群众建立好关系也不是开开会就能做好的。为百姓做事,就是要处身设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我的爸爸以前很困难,别人帮扶他实现了大学梦,现在他有能力了就去帮扶别人,我很崇拜他。”听到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侯永平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心里也很感动。
村里的人都很喜欢这位新来的侯书记,因为他是老乡口中的“本地人”,村民刘道玉说:“这个城里来的书记很少说城里话,他很亲切,问我们家里活干的怎么样了?前几天收的草晒干了吗?我看那个谁谁谁他们家的都晒干了……”如果没有翻阅过他的简历,你也会被他那一口几近标准的岷县话误导,为了和群众增加联系,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茶余饭后,他经常会到村里转转,几乎每家的板凳他都坐过,每家的茶杯都端过,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侯永平说到:“要让农民富起来,不能只靠书本上的知识,每个农民家中的问题都不一样,‘一户一策’针对不同农民家庭,我们驻村帮扶工作小队了解和总结了不同的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制定新的计划,修改方案并落实在乡间地头。”
岷县种植药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很难能解决的大问题:百花村的平地上种植出来的药材不如山里种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侯永平积极与学校沟通,和专家们一起实地勘察,为大家实地解决问题。为防止药材水涝病,我校农学院陈垣教授从科研项目中专门为岷县赠送了农药,侯永平带着新下来的农药,顶着烈日,跑到地头,为村民实地演示新农药的使用方法。
学校总共派下来18个驻村帮扶干部,侯永平是他们的总队长,曾有一次近一个月没有回家,打电话给家里,女儿接到电话,在电话那头哭了,坐在身旁的同事也抱住了头,一时难以释怀,他说“听到你女儿哭,我就想起了我的孩子”。为大家,舍小家,这是他们的使命,更是他们的责任。
走田间地头,为村民指导种植;访村舍农户,倾听民难民愿;踏乡间小路,察村情民情。不论在哪,他始终初心不改,扎根基层,认真践行第一书记的职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让农民们都富起来才是驻村书记们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