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娃的“马路梦”

31.05.2014  00:32

    新华社兰州5月30日电(记者张锰、梁军)“我修了一辈子路,还没有走过一条好路。”马路娃坐在自家院子里,抬头望着天。院门外,重重大山横在眼前,望也望不到头。

    马路娃的家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贾河乡各里村图寺社,距离县城35里路,藏在海拔2800米高的大山深处。马路娃识字不多,也无法知晓老人们给自己取名“路娃”的用意,只是清楚地记得,因为没有路,父母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座大山。

    村里到乡上的山路,是祖辈们骑着骡子走出来的。马路娃还记得,以前老人们为了进城赶集,凌晨5点就要起身,背上120斤重的药材,花5个小时步行到县城。从山上到县城,不但要走巴掌宽的山路,还要过几道河,“等到了县城,老人们的胡须上都结出一溜溜冰帮子。

    上个世纪90年代,贾河乡开始修通乡公路,盼着有好路走的村民们,不用动员,主动参加修路。2007年,各里村开始修通村公路,村民们又积极参加到更加艰苦的修路战役中。不久,通村公路修通了。但是,到马路娃家所在的图寺社,还是不通路。“眼看马路就到家门口了,可我们还是没路走。”马路娃说,“进社里的这条路,我们自己修。

    有了这个想法,马路娃开始一家一户地动员社里的村民筹钱修路。祖祖辈辈进出大山都是人背畜驮,难道真的让子孙后代还继续这样?

    42户人、3万元。在宕昌这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样的捐款不是小数目。全社人投工投劳,在2008年的冬天终于打通了图寺社走出大山的9里土路。虽然依旧是土路,但是能通车了,一时间村里的三轮车、摩托车一下子猛增了起来。“种的药材可以用三轮车拉到县城,想去城里赶集,不用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走。”马路娃到现在还记得当时路修通时的情景。

    图寺人真正尝到了路通的甜头,社里中药材种植面积一下增加了好多,马路娃又有了新的期盼:要是能打通从图寺社到邻近乡镇的公路,乡亲们到中药材市场卖药材就更方便了。很快,他的愿望实现了。2013年,贾河乡投资6万元,图寺社村民又自筹4万元,打通了从图寺社到理川镇的公路。“我家现在三轮车、摩托车都有了!家里还种10多亩中药材,去年收入2万多块钱,儿子、儿媳也走出这大山,到新疆打工去了。”马路娃满意地笑着说。

    谈话间,天空中渐渐扯起乌云。“下大雨就出不了山了。”马路娃担心下雨路滑,催促记者快点下山,“要是能把图寺社出山的土路都硬化了,我们就不用担心下雨天出不去大山了!”马路娃又有了新的期盼。

    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贾河乡党委书记杨安平说,按照宕昌县的统一规划,今年各村已经开始实施通村道路硬化工程,乡上也在积极争取更多的村、社道路硬化项目。明年,通往图寺社的道路硬化就会被纳入到项目规划中。

    据了解,甘肃在2013年投入45.6亿元完成通畅工程8000公里,远远超过甘肃省政府年初确定的3000公里建设任务,今年起速度还将加快,每年实施通畅工程1万公里,到2018年,甘肃全部建制村将通沥青路或水泥路。

    “下次再来我们家,我开着车到山下接你们!”马路娃笑着对记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