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种黄豆,土地去哪了?

27.07.2014  12:18

  近日,江苏泗洪市民向新京报反映称,今年上半年泗洪县内修好的多条柏油马路,即将正式通车,却在夜间被大卡车拉土覆盖,种上了黄豆,让他们十分不解。新京报记者在泗洪县古徐大道、少昊路和121省道新道等道路上,均看到柏油路被覆盖于黄土之下,地上已长出20厘米高的黄豆苗。(7月26日《新京报》)

  对于老百姓所反映的盖路种豆问题,泗洪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部门正在调查研究,目前不便回应。泗洪县青阳镇镇长王修武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情况不存在,不能单从几张照片就判断是盖路。”泗洪县国土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据我了解应该没有吧,具体采访应该联系县委宣传部。”

  据报道,为对全国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2000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土地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卫片执法”检查。“卫片执法”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形成卫星图片,通过对这一区域前后不同时间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哪里出现违建,哪里乱占耕地,一目了然。对于违法用地严重的地方,国土部还将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

  国土资源部还出台了严厉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撤职处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国家严厉的技术和政策手段下,各地仍频出“刷绿漆”、“水泥地撒土”、“铺薄膜种菜”、“种无根树”、“使用军事伪装网”等奇招,试图躲过检查。正因为如此,超过十名泗洪受访市民怀疑新建公路盖土,是为了应付国土督察。

  不是一直说我国“地大物博”么?怎么忽然要人造土地呢?土地去哪儿了?

  主要是违法用地。3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新挂牌督办的两起违法用地案件,其中就包括河北(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省鸡泽县曹庄乡政府违法用地案。在这起案件中,当地乡政府借京津冀和产业园的概念,行违法占用农田之实。

  地方政府敢于以身试法违法征地,源于征地背后的巨大利益驱动。卖土地可以出政绩,政绩的背后是官员的乌纱帽;卖土地来钱快,可以缓解巨大的债务压力;至于依附在卖土地背后的利益裙带,更是盘根错节。于是,强拆强征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上演。

  土地资源是一定的,耕地资源尤为宝贵。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耕地呈逐年减少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约18.28亿亩,18亿耕地红线岌岌可危。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卖的耕地资源已经十分有限,于是,长期依赖土地财政过日子的一些地方政府,自然就动起了违规用地的歪脑筋。

  土地财政是不顾子孙后代、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贻害无穷。不仅从客观上推高了土地价格,使各地“地王”频出,也使房价屡创新高,使国家对房价的宏观调控屡屡落空。屡创新高的房价,让老百姓怨声载道,也让整个国家的经济被房地产绑架的风险日益加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要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土地资源终究有限,靠卖土地过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