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呆萌用火星有机土豆证明:Science和Shit中间,是乐天派的太空梦!

26.11.2015  05:41

片中种土豆行为是有科学依据的。实施救援行动的国际空间站给予这部科幻片写实感。人工制造水是有风险的。

科幻片《火星救援》除了有不少写实流的情节之外,主演马特·达蒙还负责呆萌逗比表演。

    作为一个科幻迷和雷得利·斯科特导演的铁杆粉丝,安德烈君对《火星救援》的期待当然是毫无节操的啊!《异形》《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全是俺的科幻片排行榜的TOP10呢。不过,雷得利·斯科特老爷子以前走的路子,妥妥儿的暗黑风+脑洞巨大型。而《火星救援》这种科幻片里的写实流,好像离斯科特导演有点远……ANYWAY,反正雷得利老爷子看到这个剧本之后,把《普罗米修斯2》的计划都推迟了!事实证明,虽然没有外星人和异化的机器人,没有流着哈喇子的异形,没有宏大的太空史诗,但是,《火星救援》依靠大把真实可靠的科学细节和马特·达蒙的呆萌逗比表演,征服了看惯超人钢铁侠(嘿嘿,《火星救援》中,生死之间的马特·达蒙还不忘调侃钢铁侠,也是够中二的)的观众们。撰文:安德烈

    火星上种土豆?火星土壤+粪便,有科学依据哦

    一个宇航员,意外留在火星,如何独自求生。《火星救援》给出的答案是:用自己的Shit种土豆!有观众撇嘴了,“呵呵,火星种土豆,这还写实啊?!”图样图森破的人,就是斯科特导演和原著作者安迪·威尔。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索活动证明:火星土壤除了缺乏氮元素,其他的成分跟地球土壤很类似。而人类粪便里富含氮元素,这种人类农业史上最原始的肥料,同火星土壤结合起来,理论上来说确实能种庄稼。

    至于为啥种土豆?很显然,这玩意儿是最皮实也最容易吃到嘴里的粮食啊。种水稻?火星哪来那么多水啊!你瞧马特·呆萌为了造出点儿水来,差点把自己炸死。种小麦?脱粒加研磨成面粉,再烤成面包……呵呵,再让NASA快递一台烤箱呗。而土豆,呆萌兄弟,可能不会炒酸辣土豆丝儿,至少能有个热乎乎的蒸土豆吃啊。

    所以,当马特·呆萌站在红色的火星平原上大叫“I’m gonna science the shitoutofthis”,安德烈君和在场观众已经笑到忘记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在《火星救援》中扮演的美国宇航员)那Shit一样的鲁宾逊式困境。《火星救援》的至少四分之一的戏份,都是马特·呆萌在火星上开有机农场的故事。BTW,安德烈君看完《火星救援》首映,片方贴心地给每位记者发了俩大土豆。

    怎样才能重返地球?这就是火星版《阿波罗十三号

    当然,咱来电影院看的可不是“外星农业科教片”。在火星上种有机土豆,确实酷到爆。可是,咱也得回地球跟妹子们吹吹牛皮啊。问题是:咱没有诺兰老师的虫洞,没法儿像串门儿似的回家。写实流的《火星救援》时代,宇航员往返地球和火星一趟,至少两年起。马特·呆萌的队友们乘坐的“赫尔墨斯号”,那不是你们看到的航天飞机,整整一个国际空间站。地球上的NASA专家和赫尔墨斯号上的宇航员,他们营救马特·呆萌的计划,基本依靠的是现今已经验证过的太空航行技术。

    安德烈君想起20年前的《阿波罗十三号》,它讲的是一次历史性的真实太空救援,人家跟科幻不沾边,那才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太空科普片。《火星救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未来,但是,里面的航天理论跟197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时代没有太大差别,SO,安德烈君的代入感蛮强的,这就是“火星版《阿波罗十三号》嘛”。

    说到真实感,《火星救援》很聪明,1996年的火星探路者号成为马特·呆萌返回地球的最关键道具!原作者安迪·威尔的这个梗设计得实在值得点他100个赞!想当年,火星探路者号对普罗大众的影响力,堪比如今在火星上发现水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而且,按照NASA专家的说法,探路者号上的设备加以改造,确实能和地球上的JPL(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通讯。

    当马特·呆萌开着火星车跑去寻找几十年前的探路者号,从火星灰里扒拉出这台爷爷级探测器,然后利用古董级的照相机传回求救信息,实在是比“在太空船里FACETIME”这种脑洞大开的设计要燃多喽。

    这是部严肃科幻片?NO,人家也蛮有逗比气质的

    除了硬派的科幻设定,《火星救援》其实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肃。正相反,从原著小说到电影,《火星救援》一直透露着逗比气质。马特·呆萌扮演的马克·沃特尼,简直站在人类这个种群里的正能量之巅。除开少有的几处悲情段落,马克·沃特尼就是个太空脱口秀演员。难怪,不靠谱的金球奖让《火星救援》提名“喜剧类电影”。

    在安德烈君看来,马克·沃特尼的逗比设定,不单是为了调节这部写实流科幻片的严肃气氛,更是关系到这位太空版鲁宾逊的生存大计。想象一下,如果马克·沃特尼不是个天生乐天派,他能在千万分之一的存活概率下独自求生吗?!一个人,在距离地球2亿多公里的火星上,生活了一年半。即便有足够多的给养,那种孤独感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更何况他还要面对太空辐射、严寒、真空、缺水等等“分分钟挂掉”的极限挑战。SO,马克·沃特尼这种自HIGH型人格,如果放在地球上,也许不是谁都受得了,但是,在火星上,这种人才是正常人啊。

    其实,《火星救援》的乐天气质,并非这一部科幻片的独特标签。说到底,从《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到《火星救援》,近几年的太空大作频出,更像是人类新太空时代的现实镜像。

    如今这个时代,大众对科技保持着非常乐观的向往。你瞅瞅现在,苹果谷歌特斯拉已然成为文化ICON,人们崇拜的时代英雄大多是乔布斯这样的人物。

    “I’mgonnascience the shitoutofthis!”马特·呆萌这句经典台词,正是如今信奉“科技改变世界”的大多数人类想说的吧。

    再想想,NASA的星际探测计划一个个实现,面对太空,如今的人类,比“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更有自信吧。对啊,马特·呆萌也说了:“IN YOUR FACE,NEIL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你别NB了啊,哥们儿正啪啪打你脸呢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