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威: 我与“双联”的故事
2013年11月,甘肃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选调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的通知》,我校计通学院马威老师主动申请,报名前往学校双联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乡果园村工作。
东乡族自治县,因其是东乡族发源地和丝绸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闻名,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域,遍布着大量的高山沟壑,植被稀疏,干旱少雨,因为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被列为国家省扶重点贫困县。2014年1月6日,经学校推荐,东乡县委组织部培训后,马威被安排担任东乡县果园乡果园村常务副书记,从此开始了他与果园村的“双联”故事。
从大学教师到乡村基层工作者
去果园村之前,马威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给学生上好课是他工作的中心,来到这里之后,工作环境和接触人群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外来户”了,要尽快融入,转变工作方式。于是他找来了大量有关基层工作的书籍、文件、法律法规,恶补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知识。与此同时,马威知道只有理论肯定不行,所以刚到村上,他就给自己制定了进村入户的计划,实地调查,用双脚丈量这里的大地,用双眼了解风土人情。
在马威的工作日记中,写下了他对果园村的初次印象:果园村共辖4个社、243户,共1220人。全村有党员9人,村干部4人(包括本人),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这个总面积5平方公里的村庄,耕地面积却只有1420亩。大部分村民居住条件尚可,部分贫困户村民居住的房屋条件较差,个别村民住房急需维修。据当地干部介绍,村民已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大多数群众靠种田和家庭小规模养殖为生。村民多数受教育程度低,且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工作中的马威认真谦虚,经常和村干部、村民讨经验,拉家常。他说,要干好基层工作,当好双联干部,就要向当地居民多请教,就要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正是这种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认真劲儿,让马威成功实现了从一名大学教师到乡村基层干部的角色转换。
既做“双联”联络员 又当“双联”行动兵
马威到基层工作后,既承担着学校和果园乡之间“双联”行动的联络工作,又以个人之力积极帮助当地群众寻找致富的新路子。
果园村的联系单位是我校双联工作第二小组。这个小组每次进村入户,都是马威与村干部从中沟通,陪同老师们一起倾听村民心声。对于大家反映的急迫问题,他不厌其烦的做好协调工作,和学校双联工作组共同商量,尽力想办法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根据学校双联工作的安排,马威还担任果园乡娄子村扶贫工作队的队长。经过多次考察调研,与村干部和村民反复商议,他们最终决定在娄子村成立一个养牛合作社,马威于第一时间将方案报到了学校双联工作办公室。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问题是马威一直在关注的。刚去半年,在熟悉了当地情况后,他承担了果园中学2014年秋季学期的一部分教学工作:从三年级至八年级共6个年级7个班级的《信息》课,这虽然是一门副课,但马威还是在备课中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他以兴趣为先导,利用一些游戏类软件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融入到课堂里,此外,他还会用任务驱动法。例如,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们在玩打地鼠、吃苹果等游戏的同时学习了键盘和鼠标的操作;在画图的教学中,他会先带领同学们认识不同的画图工具,并画一个多彩的气球,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这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这些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们对计算机不再陌生,看着自己打出来的汉字,画出来的图画,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其实,马威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为了让自己干好基层繁杂的工作,马威努力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多面手”。他协助乡政府完村干部换届、起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制作村干部“亮相台”、 调试乡产业发展互助社新系统和录入基础数据、协助发放互助社贷款、建立部分村的扶贫档案……这个年轻的村书记在努力锻炼着自己,也改变着果园村人对他的印象。
做得就是咱果园村的事儿
马威说,虽然现在生活、工作条件比不上城市,但是日子是充实快乐的。这一年,看着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并有了效果,村民对他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来,马威持之以恒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称赞。他坚持认为扶贫要先扶智,通过几次摸底,了解村民技能需求;面对当地不重视教育的现象,他几次三番和村干部到村民家中,对辍学儿童的家长宣传新思想,努力转变他们的观念......现在这些马威眼中的种种“问题”正在转变,也正是这些改变成为他留在果园村的源源动力。
在2014年工作总结中,马威写道:“作为一名挂职干部,个人不应有外来客的思想,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现在,我充分体验到基层工作的辛苦不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做实事,多做贡献,把自己融入果园乡、果园村这个大家庭中去。” 如今的马威俨然已成为了一名果园村人,用他的话说,接下来的两年,做得就是咱果园村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