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2020·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侧记

29.09.2016  17:42

9月27日,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人民日报社联合指导,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定西市委、市政府联合承办的“决胜2020·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定西举行。

定西曾经以“”闻名全国。30多年来,为了摆脱这个“”字,全市先后进行过以解决生存为主的救济式扶贫和以解决温饱为主的开发式扶贫,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如今,开展以建成全面小康为目标的精准扶贫,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课题。

在“决胜2020·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上,来自中央有关部委、12个省、自治区政府部门,以及高校和扶贫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围绕“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下的扶贫实践和扶贫路径,积极建言献策。

尽管定西市拥有30多年的扶贫开发经验,但面对精准扶贫这一新课题,定西市迫切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为当地扶贫工作建言献策。

定西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参加论坛的有来自精准扶贫政策制定部门的专家和扶贫理论研究工作者,也有在一线工作的同志,拥有前沿理论成果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使此次论坛成为交流经验、共谋发展、汇聚信息、创造机会的平台。他说:“真诚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为定西市的精准扶贫问诊把脉、传经送宝,帮助我们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努力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定西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制订了“1+16+5”精准扶贫方案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目标,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大力实施“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全市1829个村组建农民合作社7250个,引导908家龙头企业与5800多个合作社、849个贫困村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共3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同时,定西市还坚持把劳务培训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建立了“组织领导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培训主体统一、师资力量统一、统计口径统一”精准培训模式。近3年来,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0万人次,输转劳务20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00多亿元。此外,定西市还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围绕水、电、路、房、教育、医疗等项目,努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并有近2000个行政村通了柏油路;贫困自然村动力电覆盖面达到100%,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达90%以上,危房的改造率达83%以上;实现了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儿园、卫生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重大疾病救助等5个全覆盖。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定西市探索建立了精准帮扶机制、精准投入机制和精准管理机制。其中,在精准帮扶方面,探索建设了市、县、乡、村四级帮扶机制,动员4200余个单位结队帮扶63万贫困人口,累计投入各类社会帮扶资金55亿元。在精准投入方面,对全市33个贫困程度最深的村每村每年投入300万元特殊资金,集中精力补短板;投入5亿元,在1802个村建立了村级扶贫基金,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投入各类担保基金2亿元,与银行签订了1∶10的贷款协议。在精准管理方面,严把建档立卡出入关,推出“一核二看四评五公示”程序,在960个贫困村建成了集管理、统计、考核、分析、展示为一体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

论坛举办期间,围绕“政策支撑——让扶贫政策更精准”“理论创新——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与成果转化”“实践探索——企业帮扶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进行了三场高端对话。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张建军认为,用5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全国7000多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是世界减贫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计划。这个计划,是中央根据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期待,进行认真测算和科学论证后做出的决策,只要采取非常规措施,付出艰辛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张建军用几个“前所未有”进行了概括:在世界移民史上第一次实施了大规模的人口搬迁计划,5年内扶贫搬迁1000万贫困人口,前所未有;在世界社会保障史上第一次实施了大规模的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将至少2000万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前所未有;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西部22个省的党政一把手同时向中央签下“军令状”,前所未有。他说:“从中可以看到,中央提出的脱贫目标是有非常规举措做支撑的。对照这些目标,如果扶贫工作只是让贫困人口达到了收入标准,那么可以说,只完成了一部分的脱贫攻坚任务。完整的脱贫目标,既包括了贫困人口的脱贫,也包括了贫困地区的发展,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认为,精准扶贫要做到对接、动员、模式、机制、服务、保障体系要精。其中,在扶贫对接方面,不仅要实现项目、政策、人员、财物的对接,还要做好思想观念的对接,切实围绕贫困人口确切、真实的需求来对接,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起使”。在引导整个社会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同努力的同时,还要将扶贫行动演化成社会各个主体的自觉、自愿行动,使扶贫攻坚形成全社会持久性的、持续性的自觉行动。在扶贫模式上,要根据贫困的家庭各自不同的特点,精益求精。在扶贫机制上,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对象等各个主体都愿意主动参与的激励相融机制。

雷明建议,政府主导扶贫攻坚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要根据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群体、不同贫困对象实施个性化的服务,建立充分、健全、公正的保障体系。

深圳市果菜贸易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亿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探索一条多赢的扶贫模式,3年来已投资3.3亿元为当地引进了从种子供应到蔬菜销售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了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示范园,并实施了标准化管理,带动当地蔬菜种植户亩均产值达到了2万元,形成了“建一个基地、活一个产业、富八方群众”的扶贫模式。公司党委书记赵绪萍总结说:“在精准扶贫中企业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只有做到双赢甚至多赢,才能取得长效。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表示,此次论坛必将对下一步扶贫工作的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形成积极影响。(记者杨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