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之区”构筑民生“幸福曲线”

21.01.2015  03:06

招聘会开到家门口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只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才能保证发展有强大厚实的根基。而这,也正是民之所倚,政之所向的核心。回顾盘点城关区近几年的发展脉络,会清晰地看到一条加速上行的曲线,这条线就是“首善之区”改善民生的“幸福曲线”。

    过去几年特别是2014年,该区围绕建设首善之区的目标,竭力创新举措、强化民生工作。

    伴随着农历年关的即将到来,在万众憧憬新年愿景的档口,记者走进城关区,感受民生改善带给百姓的温暖。

    紧盯难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昨天中午,晴空万里。冬日暖阳尽情的挥洒在酒泉小苑,让这个整洁的小院显得更加幽雅。可谁想到眼前这个小院,在数月前还是以“脏乱差”而闻名主城区的“三不管”破旧院落。

    让酒泉小苑实现华丽转身的,是城关区实施的“三不管”旧楼院整治工程。城管委王玉兰主任介绍,该区有旧楼院370多处,面积多达63万余平方米,长期处于无物业管理、建设主体无单位管理、无业委会管理的状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旧楼院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治安隐患增多、管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只是该区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的一个缩影而已。“住在深山大沟里,就怕下雨发洪水,现在再也不担心了。”青白石街道石沟村村民陈连元说。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该区整理土地上千亩,启动了石沟村和马家沟村、大浪沟村等的整村搬迁工程。在当年全面建成石沟新村,使全村1800人告别大山,住上宽敞的别墅式新房。

    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为。该区为了打造首善之区,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期盼、反映最突出的方面入手,不断加大民生实践力度,重视和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和最关心的问题。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社会各界关心的大事,不仅要改善硬件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提升软件设备设施。近年来,该区先后投资5.5亿元,完成37所学校的41个建设项目,新增面积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200余个,D级危房全部消除,全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2014年,该区出台教育资源扩容增量等六个办法,实施中小学改扩建等项目14个,新开办小学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3370个。

    促进就业从民生根本上发力

    2014年六月投运的兰州雁滩劳务市场,是我省首个公益性室内大型劳务市场,也是城关区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雁滩是务工人员集中的区域,以前他们大多沐风淋雨,站在马路边寻找零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该区建成上千平方米的雁滩劳务市场,市场内设咨询台、劳务洽谈室、免费小网吧、待工区等服务区域,并配备了LED大屏、电脑、电视、饮水机、三维数字便民服务终端等设施。

    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更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对此该区提出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建成“创业型城区、充分就业城区、城乡就业城区、就业服务全覆盖城区”的“四率先”目标,制定多项创业就业政策,形成多部门参与、多举措促进就业的格局。仅2014年该区新增就业4.61万人,累计培训各

    类失业人员1.68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32亿元,输转城乡劳动力1.31万人。

    创新驱动竭力推动改善民生

    凡民生无小事。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读书就业,就医养老,桩桩系民生,件件关和谐。对省会中心城区城关区来说,民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唯有不断创新。

    为破解养老难题,该区创造性地推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体系。同时该区为竭力改善民生,还稳步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着力优化社会保障能力,把财政投入向民生方面倾斜,让百姓得到了摸得着的实惠。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
全国高校BIM大赛甘农大学子获佳绩
    兰州晚报讯(记者马文艳)中国建筑学会近日公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