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安全“回头看”停车场建管访民意---市人大第二轮专题询问启动

13.08.2015  12:30

  8月11日、1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淑菊率部分人大代表,就兰州市城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视察,并对去年饮用水安全工作专题询问时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在本月下旬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市人大将对城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保障道路交通等问题进行专题询问。”张淑菊说。这意味着,兰州市人大第二轮专题询问工作正式启动。

  在两天的视察中,人大代表先后来到彭家坪新水厂建设现场,柳家营居民居住小区、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农村取水点等地,围绕水源地建设、二次供水设施管护、农村饮水安全检测,安全饮水监测机制建设,就第一轮专题询问的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令代表们欣慰的是,水源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将于9月份转入全面施工阶段;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已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三不管”楼院得到政府的免费清洗;受污染的农村取水点已经关停了2家污染企业;市卫计委就饮水安全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

  “这说明人大的监督取得了成效,专题询问得到了落实,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呼应,市民的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张淑菊说。同时,张淑菊指出,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城区停车场的建设与管护已经成为市民另一个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缓解停车难、解决停车乱,杜绝停车乱收费、保障交通畅通是这次专题询问的重点,人大代表要深入基层,倾听百姓民意,梳理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问题,做好第二轮专题询问工作。

  在视察中,人大代表先后来到永昌南路、庆阳路、金昌路等地调研。记者注意到,参与视察的人大代表已经就城区停车难,停车场管理混乱,停车场缺乏规划等问题,梳理出了要面向管理部门询问的问题。与此同时,市人大还通过网站和信箱已经征集到了部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专题询问,督促职能部门一年集中解决一个重大民生热点问题,这是人大监督职能的体现,更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呼应民意,为民办实事的体现。”张淑菊说。

  一次督促全程监督直至落实

  兰州饮水安全体系逐步建立

  去年12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专题询问首次启动,直击市民关注的饮水安全。今年8月11日、12日,市人大就饮水安全专题询问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头看”。“这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一次真正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牟少军要求,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相关部门现场无法回答的,被责令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询问人;市人大常委会也对此次专题询问的有关问题和建议整理,形成审议意见后交由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其处理结果要在2015年8月份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报告。因此,这是“一次督促,全程监督,直至落实”的监督方式。

  回顾聚焦四大热点

  在去年12月26日,一场针对饮水安全的“大考”如期举行,汇集民意的一个个问题拷问着10余个职能部门。“问题尖锐,如临大考;既是监督,又是督促。”参加完专题询问的10余个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

  “专题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形式,开展此次专题询问,只是人大监督的一个方面,此后这类询问还要继续开展。”在饮水安全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牟少军掷地有声。

  在这场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梳理出了饮水安全的四大热点16个问题,涉及水源地建设、二次供水设施管护、农村饮水安全检测,安全饮水监测机制建设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市人大的工作人员将这些问题和各职能部门的答复一一备案,为今后督查各部门工作落实留下了“铁的证据”。

  回应饮水安全体系逐步建立

  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安全普及率达91%

  8月11日,市人大检查组就来到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硷滩村,查看农村安全饮水的问题。如今,七里河区已经在大口井取水范围内安装了防护网,并取缔了废旧垃圾回收站、塑料袋加工厂2家企业,并对衣服清洗厂下达了整改通知,要求改进工艺,增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水务部门在村民代表的监督下,对当地饮用水源进行了现场取样,送往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甘肃国信润达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水质化验。化验结果显示,36项指标中,除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2项指标超标外,34项指标均符合《人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在西北地区普遍存在指标偏高的问题,烧开煮沸后即可饮用。

  而这只是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截至2014年底,我市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117处,分散式水窖工程1972眼,累计完成投资55236万元,解决了全市79.2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全市饮水安全人口达到了120.5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91%。

  水源地建设:明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水源地的建设是我市的“一号工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彭家坪水厂建设现场,检查组听取了市国资委主任杨红心的情况介绍。

  “原本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立项、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在9月份转入全面施工阶段,争取在2016年末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杨红心说。

  据悉,自2014年5月,我市正式启动了兰州水源地建设工程项目。期间,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亲赴水源地项目现场指导工作;市委书记虞海燕也多次赴临夏州协调项目建设事宜,市长袁占亭担任水源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主持召开了5次协调会议,8次调度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目前,总承包单位正在按照2016年12月31日完工的施工期限,加快初步设计、划分施工标段、组织TBM设备采购招标等工作。

  二次供水设施:每年不少于1次清洗

  在专题询问会上,二次供水是人大代表询问的重点。当时,全市采取水池+变频泵+高位水箱等传统二次供水方式的单位共有1105户,而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为867户,尚有109户因原规划设计等多种因素限制无法整改达标,导致二次供水尚不符合卫生要求。

  在检查中,人大代表来到部分“三不管”楼院和百合园居民居住小区,实地检查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和管护工作。近两年来,针对饮用水安全政府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水质监测,还是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基本建立了监督档案。据悉,市政府也免费为30家“三不管”楼院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清洗,并出台了《兰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兰州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实行备案登记管理细则》等多个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规定二次供水设施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的清洗与消毒,加强对饮用水的管理。同时,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兰州市居民楼院二次供水安全管理方案》明确规定,我市将加大对居民楼院二次供水单位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对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制度,对现有的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且短期内不能改造的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确保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