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后遗症
凡从上世纪60年代初生活严重困难时期过来的人,大都患有饥荒后遗症(或曰饥饿恐惧症);其具体表现为:尽管生活早已好转,甚至有些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他们对生活用品、尤其对食物,都十分珍惜,不敢也舍不得有丝毫的浪费。本人就是从那场劫难中挣扎过来的,那三年饥荒,渗在脑海里的烙印实在是太深刻了——仅我们村,就饿死了好几个人!绝大多数人们都是喝着能照见影子的大锅清水汤,吃野菜、树皮等“代食品”而活过来的;很多人都因饥饿而浮肿过。直到1964年以后,生活才逐渐有所好转;而能够放开肚皮吃饱饭,那已是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的事了。
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人,大都还具有一项别人看不惯的特殊习惯——吃完饭后舔碗。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姨娘来我们家转亲戚,吃过面条后,她老人家就情不自禁地舔了碗。我的大女儿(她当时约莫十三、四岁吧)说:“姨奶奶,没吃饱的话我给您再舀些饭来,舔碗干啥?”姨奶奶慢声细语地说:“我的娃,这汤碗还面哄哄的,不舔一舔太可惜啦!”借姨奶奶舔碗的事茬,我就给孩子们讲了当年挨饿的情景——那时农村里都吃大食堂,最困难的时候平均每人每天的口粮标准才只有六两(是16进位的老称,相当于现在的3.75两);遍川的野菜、榆树皮都被人们挖光、刮光了;食堂里用豆草、玉米芯、玉米秸干等加点麸皮、油渣等磨成的“代食品”炒面,每天只给出勤的劳动力另外加二两,老人、小孩包括因病不能出勤的劳力就都吃不到。那一年,我们家奶奶被饿得浮肿了,我娘俩都几乎被饿死;直到新粮下来,奶奶才渐渐地消了浮肿……
待第二天吃饭时,我提议全家人来一次舔碗演习。孩子们觉得新奇、好玩,都愿意一试;于是先吃完饭的,把自己的饭碗放在当面,待全家都吃完了一齐开始舔碗,看谁添得又快、又干净。——结果,奶奶和姨奶奶、我和妻子都顺利地舔净了碗,孩子们不但碗舔不净,而且额头、脸颊、下巴上都糊上了面汤。一照镜子,都前仰后合地傻笑起来……我让总结原因,孩子们都说是大人们的舌头长。我说不对。当年比你们小的孩子都会舔碗,不是舌头长,而是因为饥饿无奈,把碗里还沾着点汤水的面沉儿都看作是救命的宝物,就会情不自禁地去舔,抢着去吮吸;在那样的情势下,舔碗就成了一种自觉的习惯,自然也就练出了诀窍!
我从小在母亲的教诲下,早就养成了爱惜食物的习惯。母亲说:“在阳世上谁如果不爱惜五谷、糟践食品,到阴间里去阎王爷就要叫你去吃蛆。”我并不是完全相信母亲那带有迷信色彩的话,而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对食品的敬畏,不但自小就学会了舔碗,而且将掉在地上的馍馍渣都要捡起来吃了。
这几年我从乡下到省城接送孙儿上下学,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无独有偶,我的孙儿有时见我饭后舔碗,也同样地说:“爷爷,你没吃饱的话再舀上点吃去,舔碗干啥?”我说:“面哄哄的,不要糟蹋了嘛。”他却做个鬼脸,补一句:“恶心!”我压住气对他说:“你先给我背一遍《悯农》那首唐诗,我再跟你讲道理”。他却反驳:“那沾在碗里的一点汤水,能算是‘盘中餐’吗?”……我还真有点一时难以说得清楚的感觉。
城里的年轻人对食物的浪费现象,使人目不忍赌——你看:早晨上学、上班期间,不少人都手拿食物、饮品边走边吃,饱了或是不想吃了,就将吃剩的往路边或树坑里一扔——有夹肉菜的饼子、面包、油条、馒头,还有豆浆、牛奶等饮料罐。幸而有流浪狗和猫儿们来帮着收拾。我有时也到餐馆去就餐,发现能把饭菜吃光而退席的顾客真是寥寥无几;而大多都有剩余,不少人甚至吃剩很多,亦然是心安理得地一摸嘴就走人了。那满桌子荤素不等的饭菜就都被服务员毫不可惜地倒进垃圾桶里去了。——央视媒体广告说,中国人一年浪费的饭菜能养活两亿人,谁还能不信呢?
毛主席在三年生活困难时期说过“粮食是宝中之宝”;还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而今,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各种媒体都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风尚。习总书记还号召餐饮业要在实行分餐制(小盘、小碗)的基础上,实施“光盘行动”。这一号召得到了群众广泛地拥护和支持,尤其是我们这些患有“饥荒后遗症”的老年群众,是举双手称赞的。我相信这项行动实行一两年来,收效定然也是很显著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许多人对食品的态度又似乎向着老常态恢复着;说不定浪费现象渐渐地还会像以前一样的突显出来。为什么呢?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提高认识。大家想一想,除了饭后还有舔碗意识的老人们而外,谁还会把食品当“宝中之宝”看待呢?谁还会把浪费饭菜当做是“犯罪”行为呢?许多年轻人都认为饭菜是自己花钱买的,浪费了也就是那么一点钱的问题,因而也就毫不觉得心疼。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却看不见中国和世界上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群,还有因病、因灾而致贫的人们。如果思想境界高尚的话,何不把浪费饭菜、连自己都很不在乎的那点钱节约下来,去捐给需要的人呢?去帮助上不起大学的农村学子呢?
其次,是餐饮业主们,只知一个劲地鼓励顾客消费,而对浪费饭菜的现象却基本上没有任何制约的措施。儿女们陪我吃过一次‘自助火锅’——进店后先交点押金,然后自选菜品消费,待吃足、吃好退席时,便以定额按人头结算。但规定,如果选取过去的菜品没吃完造成浪费的话,就要在你所交的押金中酌情予以罚款。我以为这就是一则较好的制约顾客浪费饭菜的措施。其他餐饮业主们能否根据自己店面的实际,也制定一些制约浪费饭菜的措施呢?比如牛肉面馆,可否也用一些‘牛小碗’买?让顾客吃多少、点多少,尽量避免饭菜剩余。另外我建议:在工商部门制定和监督下,所有餐饮店面须在显眼处多张贴爱惜食品、节约光荣的标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对食品怀有敬畏之感,让“光盘行动”能够持久地进行下去,那就真是功莫大焉。
我还想:这“饥荒后遗症”若能够传染或遗传,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