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将实施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等工程年底“阳光操作”要达九成以上
2月27日,为期三天的2017年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培训班在兰举行。会上,甘肃省食药监局安排部署我省食品安全监管2017年工作任务。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较多,总结起来有六点。另外,今年,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重点抓好9项工作。
食品安全存在六大风险隐患
目前,我省食品安全的风险隐患较多,总结起来有六点。一是源头风险增大。环境污染导致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超标的问题日益凸显;种养环节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违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过量使用抗生素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过程风险增大。我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的状况短期难以彻底改变;不能持续保持生产经营许可条件,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在食品制售、运输、贮存过程中被致病菌等微生物污染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等问题依然突出;网络销售、网上订餐等新业态的普及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潜在风险增大。新技术、新原料、新品种、新配方层出不穷,未知风险增多,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和制定与监管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游离于监管之外。
四是重点产品风险增大。主要是乳制品中的大包粉风险、标签标识混乱等问题;肉制品中存在的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畜肉掺假等问题;白酒中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以及使用工业酒精、甲醇等非食品原料生产白酒等问题;食用植物油中塑化剂污染等问题;水产品滥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问题;新鲜果蔬容易使用保鲜防腐等问题,这些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五是社会风险增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异常敏感,燃点很低、触点很多,即便是局部地区的个案,或者很小比例的不合格率,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六是管理风险增大。
聚焦群众关切问题开展大整治
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要以“五无一黑”为重点,严查制售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食品生产许可、预包装食品无食品标签的“五无”食品等突出问题,依法取缔各类“黑窝点”。严格检查农村地区食品流动摊贩和向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供货的游商;严厉查处销售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食品,或以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食品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制度,以乡镇派出机构为主要监管力量,充分发挥协管员和信息员协同作用,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开展高风险重点食品整治。各地要按照高风险分级监管理念,继续抓好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白酒、调味面制品、“大桶水”等高风险食品监管和综合治理。要强化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整治,重点整治企业在采购验收、过程控制、包装灌装、出厂检验、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和隐患。
开展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整治。要全面排查整治食品标签标示隐患和问题,督促企业依法、依规、按食品安全标准做到如实标注、规范标注,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卫生状况整治。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重点整治厂区环境卫生差、卫生设施严重欠缺、现场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
开展“四小”专项整治。目前,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业态仍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销售店、小摊点。各地要按照《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管理条例》,针对这些业态和对象的风险点实施重点监管。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重点规范其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生产条件和从业人员的生产加工行为;对小餐饮主要是规范餐饮加工操作人员的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和健康管理、食品原料来源以及卫生环境;对小食品销售店和小摊点重点是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规范现场制售行为。要做好“四小”摸底排查,全面摸清数量,掌握现状,健全档案。基层食药所要与辖区“四小”经营主体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靠实食品安全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应用电子追溯平台
今后,我省将以记分管理为核心实施监管方式大创新。构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用“机器换人”弥补监管力量不足。
据悉,我省将全面应用电子追溯平台。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必须100%加入和应用电子追溯监管平台,其他经营者必须100%落实进货查验义务和索取“电子一票通”台账。但从目前情况看,各级在平台的推广应用上力度不大,存在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平台应用率不高、电子一票通索取率低、不及时更新备案信息等突出问题,各级要狠抓追溯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实行进度倒排、责任倒逼,动态检查、年底对账。
我省将推行“阳光操作”工程。在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继续实施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等“阳光操作”工程,年底全省“阳光操作”实施率和食品配送车辆登记备案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