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五十载再续战友情

21.09.2015  02:01

老姐姐,你还能认出我吗?

老战友,真想你

    他们是兰州第一批赴庆阳下乡知识青年他们曾因为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而万分沮丧50年后再相会,他们紧握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50年前的9月18日,天空下着小雨,一群十六七岁的姑娘和小伙,怀揣着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愿望,从兰州踏上了前往庆阳的大卡车,参加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他们是兰州第一批赴庆阳下乡知识青年;50年后,9月19日,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已年过花甲的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兰州相聚;50年前,他们在庆阳及其周边的十多个林场,在恶劣环境里植树造林,也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50年后,林场的劳作经历成了这些兰州知青生命中不可复制的历练和锻造。

    72名少年带着梦想前往林场

    1965年9月18日,72名兰州知青聚集在兰州城关区老酒泉路的光华旅社(现新光华酒店)门前,与亲人挥泪告别。

    这一天之前,这群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响应国家号召,加入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用知识和热情在广阔的天地里创造新生活。当时,在解放电影院(现在酒泉路小学)前的小广场,学生和家长一起足足有好几百号人聚在这里,当时兰州市委书记王耀华做出发前的动员演讲,想着要去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要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在场的知识青年们一个个都很振奋。

    这一天,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分坐三辆大卡车出发,当天夜里抵达静宁,在旅馆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下午到达西峰,在这里休整两天后,大家徒步前往各自被分配的林场,他们是兰州第一批赴庆阳下乡知识青年,被分在了3个县的9个林场里,其中包括当时庆阳县的蔡口集林场、巴家山林场和冰淋岔林场;镇远县的三岔林场、十八岘林场、方山林场;以及环县的砖城子林场、车道林场和蟠龙林场。林场距离这些知青所住的旅社足足有五六十里路,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们,全凭对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的憧憬,一路上有说有笑地抵达了各自所在的林场。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到达的那一刻,所有人激动地心刹那间被惊愕和失望代替——光秃秃的乡村小道、破旧难闻的土窑……每天的生活除了劳动还是劳动。更让他们失望的是,他们成为解放军的梦破碎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专门进行蒲河水土保持工作,并非常规的军队。

    此时,这群青年们开始想念家乡了……50年后的9月19日,这群兰州知青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兰州金轮宾馆再聚首,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畅谈战友情与人生路。“当年我们每个月有27块钱的工资,还有42斤粮,我们都戏称自己是4227兵团。”知青田波生笑着说,虽然很多人在家没干过农活,但是大家还是有很高的热情,每天一起起床吃早饭,然后扛着劳作工具就开始干活儿了,他们挖反坡田、造林、育苗,还种了很多杏树、枣树和槐树。据了解,除了1965年第一批72名兰州知青前往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此后又有两三批前往。至此,当年前往庆阳方面的兰州知青共有200多人。

    有苦有泪也有甜

    多年后,不少知青路过庆阳、镇远和平凉时,还专程去当年劳作过的林场看看。知青银鑫今年66岁,可看他的模样却显得年轻许多,在他看来,那段知青生活也是自己这辈子最丰富多彩、最津津乐道的经历,“当年我们从北源头步行往蔡口集林场走,60多里路啊,走了9个小时。去了以后第一次见窑洞,当晚就住在养牛的土窑洞,又臭又旧,七八个人挤在一个炕上睡,直到两个月后新修了窑洞,才换了进去。”离开林场30年后的某一天,银鑫又回到了蔡口集林场,人们早已遗弃了土窑,一部分窑洞也坍塌了,他找到了那间曾经住过的土窑。

    时过境迁,当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回到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这位老知青热泪盈眶,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回忆起插队的岁月,甘肃省饮食服务公司张业文总经理说:“当年的下乡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而言,是不可复制的历练和锻造过程,让我们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做常人之不能做,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不少人因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聚会当天,好几位第二批、第三批前往林场的战友也到场,还有庆阳的、平凉的和天水的老战友赶来,大家回忆着当年的青涩和叛逆,诉说着多年来的变化,席间大家根本坐不住,见到老战友先是送上一个大大地拥抱,然后紧握双手,久久不愿松开……兰州晚报记者赵雨欣文/图

    小档案

    身份:兰州第一批赴庆阳下乡知识青年

    出发时间:1965年9月18日

    出发地点:城关区老酒泉路的光华旅社(如今的新光华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