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渐丰展翅飞 平凉市崆峒区发展非公经济侧记

20.08.2014  16:50

  2014年上半年,崆峒区非公市场主体达到17475户,注册资金达到37.58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21.4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2%……这一组组数据表示,崆峒区非公经济已迈入了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政策保障 营造成长沃土

  近年来,崆峒区把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凉市崆峒区品牌引领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内容涉及非公企业资金扶持、创业扶持、权益保障等方面。全区先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81项,放宽了工商登记条件,大幅削减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为非公经济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设立了非公经济发展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奖励在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非公企业和对发展非公经济有较大贡献的部门,2013年全区共安排非公经济发展奖补资金550万元,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持资金达3396万元。

  环境的优化,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海螺水泥等非公企业落户崆峒区,内蒙古西蒙集团、新疆广汇天然气公司、新疆大湾集团等非公企业先后参与了全区能源资源开发及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同时也涌现出了新世纪、金江等为代表的本土综合型企业集团。

  内引外联 增添发展后劲

  “签约项目16个,引资总额82.54亿元,项目涵盖冶金、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农产品加工、建材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在2014年第二十届兰洽会上,崆峒区交出的“答卷”引人注目。

  针对非公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崆峒区提出要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核心,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开发劳动密集型、科技型、上规模项目。以“民企陇上行”、“浙商陇上行”、“千名陇商回家乡”等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组织参加“兰洽会”、“西洽会”等重要节会,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招商活动,吸引大量非公资本在区内投资。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实施各类招商项目60项,其中非公经济项目58项,占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96.6%。同时,支持非公企业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全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商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为主,遍及采矿业、制造业、农林牧等各个行业,结构多元的产业格局。目前,平凉崆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活性石灰生产线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凯茂润公司年产5万吨豌豆深加工、吉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油脂加工生产线等9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新世纪家私城等18个商贸项目完成投资10.1亿元,新千国际综合楼、一汽大众4S店全面建成。

  搭建平台 注入资本血液

  “真是没想到用信用担保,就能直接从银行贷到款,幸亏有这300万元贷款,要不公司今年实施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就泡汤了!”提起区金融办为自己公司协调贷款一事,崆峒区福霖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金辰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近年来,崆峒区致力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以解决非公企业的资金瓶颈。2010年底,为加强对金融工作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该区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在继续巩固和支持国有四大银行在区内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积极配合市上做好“引行入平”工作,目前境内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18家。区金融办主动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已为32家非公企业和75个民营项目解决资金14.9亿元,达成意向贷款9.7亿元,召开银企对接会7次,举办“中小企业融资规范化培育讲堂”2期。为拓宽非公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该区放宽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支持信贷、担保、投资等机构发展。指导小额信贷公司全面启用了甘肃省小额信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引导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设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29个,专业营销团队71个。目前,全区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1家,各类担保机构16家,注册资本金分别达到6.2亿元、8.5亿元;已累计发放贷款12.2亿元,完成担保业务210笔,担保资金2.56亿元。(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