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风险 有效防控——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报告
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客观上会面临政治、经济和社会多种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需要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需要以政府的强大支持为后盾,更需要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南非——投资环境趋紧 同业竞争严峻
荣延松(中国驻南非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年初以来,南非钢铁业深陷困境的报道频频见诸当地媒体。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南非)公司计划关闭两家工厂,裁员1000多人。为转移公众视线、游说政府贸易救济,该公司多次公开抨击中国钢铁廉价倾销,指责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冲击国际市场,这对河北钢铁集团拟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循环经济工业园造成了不利影响。
钢铁业困境不仅有国际市场供给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等宏观因素,也是传统企业不思进取的苦果。南非钢铁年产能约1100万吨,安赛乐掌控900万吨,占绝对垄断地位。但安赛乐的利润多已转回总部卢森堡,技术工艺仍停留在上世纪末水平。随着我国钢铁业结构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提升,压缩了安赛乐等跨国公司在南非等市场的利润空间,转移先进产能更使既得利益者如芒在背。实际上,安赛乐在与南非政府博弈过程中已提出技术升级增资方案。南非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无疑有助于安赛乐在中国钢铁项目上马前巩固垄断地位。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南非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高达25%,经济、社会矛盾交织。种族隔离制度结束21年后的新南非仍在艰难转型中。中国与南非开展产能合作面临着在宏观经济、同业竞争、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复杂环境。
劳资关系令南非内外资企业颇为头痛,中国企业亦难幸免。据统计,南非起始工资仅较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工资低4%,矿工工资是印度、巴西等国的两倍多。从劳动生产率看,澳大利亚采煤工人工资是南非5倍,但生产率是其10倍。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南非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时罢工还导致停产,使下游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近几年,中钢集团等在南非均遭遇罢工潮,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兰特贬值也是困扰中资企业的问题之一,它增加了中资企业的汇兑风险,利润受到侵蚀。2014年3月,中国南车、中国北车集团与南非国有运输集团签下近30亿美元机车出口大单,以兰特为支付货币,但目前兰特较投标时贬值约30%,使项目收益大幅缩水。
总体上看,近年来南非投资环境有所趋紧。在政策层面,外资优惠政策与本地化和当地人持股比例等挂钩,采矿收益分配、工作签证等收紧,土地、碳税等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在基础设施层面,电力方面投资、维护不足,2014年拉闸限电成为家常便饭,进一步掣肘经济增长。此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左翼政治势力和民粹主义抬头,小范围动荡和治安事件时有发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对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风险,既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也要稳步推进本地化运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公共关系维护和引导,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提升企业形象。此外,中资企业商协会、企业高管也要善做宣传,消除当地社会对中国企业经营的认识误区。要在福利、情感上关心当地员工,提高员工认同感、归属感。及时发现潜在劳资矛盾并妥善化解,避免罢工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一旦发生罢工,也要不回避问题,善于运用法律等手段维权。对于汇率风险,可考虑合理运用外汇市场衍生工具,主动避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也可争取多用人民币结算。
为推动中南两国大项目合作,2013年3月中国商务部与南非外交部建立了政府间联合工作组机制,企业可及时向工作组反映投资合作中遇到的障碍,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一平台的实效。
埃及——准入门槛较高 融资条件苛刻
韩兵(中国驻埃及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2015年以来,随着两国高层往来的加强,在中国企业中掀起了一股“埃及热”,中资企业纷至沓来。然而,大半年过去了,两国项目合作谈判进入了艰苦的磨合阶段,一些项目没有大的进展,个别企业甚至灰心丧气,准备打道回府,颇有一点“倒春寒”的意味。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中资企业对风险预估不足。
不同于南部非洲国家,埃及是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传统目标市场,各项标准均移植于发达国家,因此进入市场门槛较高。电力、医疗设备等领域的个别政府招标项目甚至带有歧视中国设备的条款。尽管前两年政局动荡,国际巨头们退避三舍,但随着埃及政局恢复稳定,嗅觉灵敏的巨头纷纷强势回归,中资企业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
在埃及,融资条件较为苛刻。埃及财政困难,长期接受海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援助,对于融资借贷条件的要求极高,一般只接受利率极低的优惠贷款,对商业性贷款向来谨慎。相比之下,我国在海外金融支持能力要大打折扣,特别是在资金成本上高于西方国家,企业价格竞争力不大。
此外,与埃及政府打交道需要耐心。埃及政府政策规划易变,具体操作自由裁量权大,缺少严谨性,有时候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有时候却极难变通。很多中资企业初来乍到,常常照搬在国内或其他国家的做法,结果碰壁而归。
埃及经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战乱频发的国家,但与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不同,埃及是一个世俗化、军队国家化程度较深的国家,即使政局变动、政权更迭,社会也相对更稳定一些。实际上,即使在2011年最不稳定的时期,在埃及的中资企业也没有受到过非法的冲击。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个区域恐怖主义袭击泛滥,当前埃及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也出现增长趋势。
埃及的地缘和社会特征决定了其市场不可能是一家之天下,更不是单靠价格或技术就能取胜。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善于整合全球资源,利用海湾地区的资金和对埃及的影响力,结合自身产业技术优势共同开发埃及市场。
巴西——偿债能力下降 汇率风险增加
夏晓玲(中国驻巴西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巴西是拉美头号经济大国,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伙伴。近来,巴西通胀率居高不下,货币暴跌,经济萎缩,失业率上升。
在巴西经营的中资企业已感受到经济萧条的寒意。由于汽车市场整体下滑20%,奇瑞等中资车企普遍面临库存过高、经销网点生存难的窘境;奇瑞工业园项目进度也因潜在入园企业的态度由积极变为谨慎受到一定影响;格力用美元进口空调零散件,在巴西组装后在当地市场销售,汇率直接损失约15%,加上市场萎缩和高通胀导致成本上升,该公司不得不进一步精减人员和缩小生产规模;徐工和比亚迪同样被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所困扰,账面汇率损失使得资金压力加大。此外,经济持续下滑使巴西政府囊中羞涩,年中宣布的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除早已确定的3条公路项目外,其他项目未见招标迹象,这使得跃跃欲试的中资企业有无用武之地之感。
显然,巴西经济状况给中巴经贸合作造成影响。作为目前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巴产能合作尤其需要重视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
经济疲软导致巴西偿债能力下降,为减少开支,巴政府一方面将部分公共投资项目,包括一些中资企业已跟踪研究多年的项目推后实施,另一方面改变原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标模式,开始更多地通过“建设—经营—移交(BOT)”模式融资建设,项目全部风险由中标企业承担,这对缺乏国际管理经验的中资企业来说,不确定因素增加,难度和风险加大。稳妥起见,中方应尽快与巴方就共同成立的200亿美元产能合作基金的运作模式达成共识,使之早日发挥作用。对于像两洋铁路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项目,要积极推动巴方采用PPP模式而非BOT模式,并按以往做法购买100%运力、保障日后运营收益。将巴政府利益一起考虑进去,既有利于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有利于让巴政府共担风险,保护中企利益。
中资企业在巴西市场普遍面临汇率损失问题,在雷亚尔大幅跳水时尤甚。中方应尽快推动中巴货币互换,帮助长期在巴西开展合作的中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锁定成本和收益。巴西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限价招标,雷亚尔大幅缩水后,以其计价的工程项目利润必然随之减少,中企决策前要认真核算,量力而为。
对已在巴开展产能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企业,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它们渡过难关,避免丢失在巴市场多年耕耘的成果。
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经济衰退中的巴西市场有风险也有机遇。中巴产能合作需要趋利避害,在防范风险、稳妥推进的同时抢抓机遇。目前巴西企业经营困难,加之雷亚尔大幅贬值,为中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进入巴西市场提供了机遇。中方鼓励和支持企业择机而入,为巴西经济复苏后做大做强打下基础。此外,巴西高利率导致借贷成本上升,抑制了投资。巴政府亟须吸引外资盘活经济,特别希望中国企业投资巴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生产领域,帮助其走出经济发展瓶颈,这为促进中巴产能合作,带动中国优势富余产能和装备出口提供了良好契机。
法国——共同开拓市场 着眼持续经营
高元元(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市场需求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良策。中国拥有大量中端产品、生产线和装备产能,性价比高,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法国则拥有高端技术和核心装备。推动中法国际产能合作,把双方的核心竞争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不仅能以较低价格和较高质量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需求,而且可以带动中国产业升级和法国企业出口,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前不久,中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关于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关于核能合作联合声明》,一致同意深化双方在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的产能合作以及核电、油气、水电等能源领域合作,提高产业和产品附加值,将双方合作向产业链高端推进,加强全产业链合作,积极开拓第三方市场,并建立中法共同基金,为双方在第三方市场开展产业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融资支持。中法在国际产能和第三方市场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将会调动更多发达国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中法国际产能合作已有例可循。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阿海珐集团从2013年起就积极跟踪参与英国欣克利角欧洲先进压水堆(EPR)核电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近200亿欧元,目前中法企业已与英方就建设核电站事宜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正就商务合同进行商谈。在全球核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法核电企业强强联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仅为中国自主技术和装备的“出海”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将帮助法国核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阿海珐集团还签署了三方在核反应堆领域建立长期合作的意向协议书,将就百万千瓦级反应堆的全球市场情况开展调查,并进一步深化长期互利合作。
尽管中法国际产能合作将覆盖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市场,但非洲无疑是中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桥头堡和突破口。近年来,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5%,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有21个是法语国家,法国对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全球产业链中,非洲多数国家尚处于弱势,中法联手加强对非合作,以符合各自发展需求的优势产能为抓手,优势互补,既对接非洲国家工业化发展需求,又可推动中国装备制造转型升级,还能带动法国先进技术装备出口,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做好规划引导是推动中法国际产能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及驻法经商机构要及时更新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加强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国别投资环境指导,及时通报国别投资经营便利化情况的报告,为两国企业对接做好沟通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法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特别是在非洲市场联合开发过程中,主要面临当地政治和社会安全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相对于“单打独斗”来讲,与法国企业合作,可以利用法国在非洲地区的“独特存在优势”,降低或规避部分政治和社会安全风险;在经济层面来讲,企业开展中法国际产能合作应做好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在非洲市场。在部分非洲国家投资,的确存在较大风险,外资企业在进入市场和前期经营阶段或许相对容易,但持续经营获利难度更大,中法企业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并制定可行预案。要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合作企业和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