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现“遮羞墙”或因“取宠”成本低
本月14号,山东菏泽市委书记视察鄄城县乡村文明工作进展落实情况。然而,多位群众反映,当地为了迎接领导视察,紧急建起了围墙,将百姓的实际生活面貌遮掩起来。一位在政府工作的匿名人士称,这种外表美观的墙体,当地戏称“遮羞墙”。(8月29日人民网)
“遮羞墙”并不是鄄城的首创。2006年下半年,甘肃永靖县以“美化村容”之名,在兰刘公路两边的村庄前砌上了光鲜整洁的砖墙,而墙的背后,则是破旧的村容村貌。不仅贫困地区如此,就连经济发展不错的一些地方,比如江苏南京,为了遮住“脏乱差”现象,也曾有类似行为。
若没有媒体的侧面曝光,一例例“遮羞墙”绝不会以此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或许它的正面照,早已登临各地官方宣传栏。确实,漂亮干净、整齐划一的城乡环境,谁人不喜欢?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是在上级领导面前“取宠”的重要法宝,对急于贪功的个别官员来说,何不可好好利用?就连如今层出不穷的选秀活动的参与者,都知道想方设法露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因为,在他们心中,世上本无羞与不羞的问题,只有拍摄时机与角度的选择问题,拍摄角度“不对”,自然就会“羞”。
选秀参与者可以随便搔首弄姿,即使整容的方法都派上用场,也不会有考官说违规。同样的道理,在各地“遮羞墙”背后,也始终难现“违规”的说法。甘肃永靖县,可以美其名曰“美化村容”,山东鄄城,可以称其是促进“乡村文明”。不管观众如何质疑,有关部门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加以回应。即使是“考官”进场,走马观花下,也难以细辨真伪,而且在“考官”心底潜意识中,也希望并相信自己麾下的“考生”都是最优秀的,否则就是“养不教父之过”。
然而之所以说不会“违规”,实为根本就没有操作性强的“规”。公众批判其是形式主义也好,政绩观跑偏也罢,但谁又会因为这些骂声而“落马”?决定某些人“帽子”的,往往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者。既然如此,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谁又会因为“下面的人”在路两旁砌了墙而让其“下课”?即使非要将“遮羞墙”拿下,至少得从明文规定“不能在公路两旁砌墙”开始吧。
换言之,“遮羞墙”屡屡遭受舆论诟病却依然“健在”,恐怕还是因为个别“取宠”行为成本太低。没有刚性约束,只见民众质疑,如此“低成本、高回报”,显然无法根绝“遮羞墙”现象。
文/冬月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