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职数消肿要靠“限权”

06.01.2015  04:27

    去年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一年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真严肃地开展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基本遏制了“三超两乱”(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现象。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名,完成近40%(详见今日本报AA06版)。

    政府机构庞大臃肿,层次过多,官员过多,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由来已久,之前也曾进行过好多次的机构精简,但大多陷入了消肿—臃肿—再消肿—更臃肿的怪圈。分析深层次原因,很多分析和声音都指向了“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地方官场文化。但实际上,权力的诱惑,特别是不加限制的权力的诱惑才是令很多官员恋战的根本原因。

    “三超一乱”能得到有效遏制,除了严格的纪律要求之外,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权力逐步被关进笼子,加之反腐力度加大,让官员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危险职业”;“八项规定”的推行让灰色收入、隐性福利也大大缩水甚至完全没有,“官帽”的吸引力因而自然就大不如前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对于官职官位,依然还有很多习惯性留恋。所以,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还有很大阻力需要克服。

    这里有一条新闻对比来看更有意思,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组成部分,该不该给公务员涨工资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多年来,公务员不断表达要求涨工资的愿望,民众也质疑声不断。反对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务员享受着优厚的福利待遇,比如看病可以报销100%,很多公务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可以通过共建学校等途径解决;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公务员工资不够透明,他们的收入远不只工资条上的数字,灰色收入、隐性收入较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众质疑的其实不是该不该给公务员涨工资,而是灰色收入和凭权力的手拿到的一切。

    所以说,不管是精简机构,还是公务员加薪,想成功,要获得民众支持,前提就是要剥去附着在官职和公务员身上一切不该附着的东西,把权力界限和薪酬都放置于阳光之下,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还有一个道理也须说说,要是不精简机构只是涨薪,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及其他吃官饷者作为一个乘数,会和工资涨幅乘出一个很大的财政负担,纳税人真是吃不消。所以,涨薪和精简机构需要同步进行才好。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