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预算改革铆住精细化 专家和第三方参与评审

25.02.2016  10:31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财政部独家获悉,2016年中央部门预算迎来实质性改革。所有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必须以项目库建设作为基础和前提,财政部聘请各个领域专家和多家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事前评审,各个中央部门的项目如果没有通过评审则不能进入项目库,未进项目库项目不得编入部门预算,无法获得财政资金。目前,已完成预算评审的109家中央部门,评审后审减额近344亿元,平均审减率为38%。

  据了解,以往各个中央部门上报预算较为粗放。“预算评审工作开始之前,某个部门计划实施某项目,因为没有细化的标准,大家都是‘拍脑袋’,也难免有些人情账。”北京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张先云说。

  参与今年中央部门预算评审的专家、中国信息协会特约副会长何华康告诉记者:“过去太多人钻空子,部门往往把项目支出归并到大类里,没有人弄得清该不该支出、该支出多少。”他表示,只有精细化才能判断具体某个项目的支出是否合理,“一些申报单位和我们交流时说,今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对他们来说改革力度很大,我认为加强评审是诸多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

  记者获悉,往年预算评审大多是事后评审,今年是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事前评审。

  参加此次评审工作的专家、复旦大学财务处处长苟燕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果前期资源配置不合理,目标不清晰,事后再进行预算评审很吃力,效果不明显。今年开始中央部门预算评审从后往前移,在项目入库的时候就要强调目标管理、绩效管理。

  记者从财政部预算司获悉,今年动用八家中介机构共计160人,聘请390名专家参与预算评审。财政部于2015年年底完成了部分中央部门2016年项目预算的评审工作,共评审231个项目,预算申报数逾900亿元,覆盖109家中央部门。经评审,项目预算建议数为558亿元,审减额近344亿元,平均审减率为38%。中央部门少则调减超过20%,多则调减超过80%。

  张先云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于2015年9月到11月承担了国家卫计委、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的2016年预算项目评审工作。其中,国家邮政局4个项目申报预算总额51849.9万元,评审建议预算9671.95万元,调减42177.95万元,调减率高达81.35%。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3个项目申报预算总额39939.50万元,调减率23.69%。中国铁路总公司1个项目,申报预算285000万元,调减率27.70%。

  在他看来,评审工作给各中央部门形成了压力,需要各个部门编制的预算经得起审核。他告诉记者,比如以往开个会大体说需要多少钱,现在要具体列出会议规模、在什么地方开、多少人参加,把一项一项费用加总计算出来。再如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需要财政资金补贴,以往写个签报上报个数字,现在要有具体的标准,明确平时、节假日每天接待多少人次,一人补助多少钱。又如某部门要建立远程会务系统,要具体计算出软件多少钱、硬件多少钱、装修多少钱,每一项都要详细评审。

   据了解,2015年底完成的部分中央部门预算评审发现,信息化建设项目多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问题严重。68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申请预算近235亿元,经评审调减152亿元,审减率高达65%。

  作为主要参与信息化评审的专家,何华康从2015年国庆前开始到2016年初集中参加了评审。据他介绍,信息化方面经常性参与评审的专家约有十几个,针对不同的项目,除了通用的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外,还有一些专业性更强的专家。

  苟燕南表示,我国上一次在预算方面比较大的改革是在2000年前后,这次预算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他表示,一方面,预算项目的安排和项目的绩效挂钩,要求项目申报的时候有明确的绩效目标,要有细化、量化、可衡量的评价指标。预算编制环节确定后,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控和考核,项目执行结束后根据管理需要做绩效评价,把结果用于追踪问效,同时和来年的预算编制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管理和盘活存量资金结合起来。在给中央部门定预算盘子的时候就要看各个部门的存量资金,存量资金多就会少给预算,在支出水平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这就倒逼各个部门必须盘活存量。而且在项目编进预算前必须要通过评审、进入项目库,这也确保预算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也从源头上防止存量资金的产生。(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