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顺利完成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销毁工作

19.05.2017  19:35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脊髓灰质炎相关病毒封存销毁工作的通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材料销毁和转运方案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管理,杜绝隐患和确保安全,在甘肃省开展脊灰相关病毒封存销毁工作办公室有关人员的监督见证下,2017年5月8日至9日,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对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实验室和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封存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材料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了销毁,共计销毁1996年国家封存于省疾控中心和2006年国家封存于兰州市疾控中心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材料14 株。此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我省本土已没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的存在,也为后期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毒的登记清册、封存和销毁等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可以说,这是我省公共卫生工作和人民健康史上的一件大事和里程碑。

为确保此次销毁工作万无一失,省疾控中心制定了《甘肃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封存材料销毁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操作、生物安全防护、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应急处置预案等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了桌面推演。省卫生计生委领导高度重视销毁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省疾控中心和兰州市卫生计生局、兰州市疾控中心领导及专业人员现场进行了监督和指导,使销毁工作得以科学、规范地顺利完成。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简称脊灰)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传播广泛,且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的急性传染病。在实施疫苗免疫之前,全球脊灰呈自然流行状态,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一般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脊髓灰质炎曾在我国广泛流行。60年代初期,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其中1964年报告了4.3万多例。我省自1964年开始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976年扩大了投服范围,使脊髓灰质炎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78年以后,逐步在全省建立了三级预防保健网,按照免疫程序开展计划免疫。1985年,全省开始建立冷链系统,使我省计划免疫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发展阶段。1991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逐步规范化,开始在全省进行强化免疫。1993年,开始和全国同步开展了每年两轮的强化免疫活动,使得脊髓灰质炎病例明显下降。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几代卫生防疫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我省从1991年至今,已连续26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发的病例。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RCC)宣布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省市疾控中心脊灰野病毒销毁工作人员方案培训和桌面扮演

省封存办领导在脊灰野病毒材料封存销毁现场监督指导

省疾控中心将待销毁的脊灰野病毒材料运送到BSL-2实验室

兰州市疾控中心将封存的脊灰野病毒材料运送到BSL-2实验室进行销毁

省疾控中心对封存的脊灰野病毒材料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