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平率全市项目建设现场督查组在岷县督查
灾后重建“百花齐放”展新颜
——全市项目建设现场督查推进会议第一督查组在岷县督查
督查组在岷县灾后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示范点麻子川乡吴纳村进行督查。(本报记者 晁君杰 摄)
9月22日,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率全市项目建设现场督查推进会议第一督查组在岷县督查项目建设。此次会议分为两个督查组,对各县区和定西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分别进行现场督查,旨在进一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虎成,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尊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位志荣,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黄爱菊,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国栋,副市长李斌,市政协副主席赵新文、杨发升参加督查活动。
今年以来,岷县把灾后重建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及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三苦”精神、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凝结出的“岷县精神”,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叠加、有效施工期短、劳力紧缺等多重困难,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灾后重建项目有序推进,市列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等项目进展顺利。
“7·22”地震发生后,岷县把集中安置点建设作为规避地质风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规划建设了27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建设整合配套了各类公益服务项目,设置了电子商务、便民超市、邮政快递等公共服务功能,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寺沟乡八步川村集中安置点是岷县灾后重建27个安置点之一,和其他安置点一样,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换新颜”,这个村建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出了有益路子。张令平在该村督查时充分肯定了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与村容村貌改造相结合的有效做法,要求其他各县区认真学习借鉴,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在详细了解了该村精准扶贫挂图作战情况后,张令平指出,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靠实责任,全力对接落实省、市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抓短板、抓薄弱环节,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特别是要下功夫解决扶贫不精准的问题,在大数据平台建设上再精准,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专职、脱离原单位,保证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全年不少于240天,集中精力抓好精准扶贫。要为每户贫困户制作标准统一的便民服务袋,便于农户掌握和了解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利用好道地药材的知名度,认真做好产品包装宣传,大力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真正让电子商务在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
麻子川乡吴纳村是岷县灾后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示范点,居民住房、学校、村卫生室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阳能的路灯、干净整洁的村道、精神焕发的村民,处处洋溢着美丽新村的现代气息。张令平要求,要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精准扶贫的良好机遇,把灾后重建、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督查中,张令平专程来到该村苗圃希望小学和依托村学创办的幼儿园,详细了解幼儿入园、教师配备、教材使用、收费标准等情况,他强调,学前教育是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各县区及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教材选订、收费标准、管理等相关规范,加大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绝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梅川镇永星村和永光村是“7·22”地震重灾村,以水、路、电、房、网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灾后重建已让这两个昔日偏僻贫困的小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全长33公里的环线道路是重灾区主要通道,极大方便了沿线10个村2万多群众的出行。张令平率督查组实地督查了梅川镇灾后重建安置点和重灾村环线道路工程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安置点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卫生室运行及群众住房建设、居住使用等情况。张令平强调,通过灾后重建,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饮用水、取暖、厨房等设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下一步要在卫生厕所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彻底转变群众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制度规范,切实管好、用好、维护好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广大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创建整洁、文明的人居环境。
督查组还先后督查了岷县“7·22”教育灾后重建及西城区幼儿园、北城新区城市综合体、岷县第六中学、甘肃隆发国际建材城、梅川新区建设及国道212线改线工程等项目建设情况。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区党政领导参加督查活动。(记者 晁君杰)
( 编辑:网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