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山丹项目建设助推农业转型发展工作综述

11.10.2014  18:21

  通讯员 周鹏年

  时值深秋,行走在山丹乡间田野、工厂企业、种养小区,依然随时随处看到人们火热创业的忙碌身影:一座座日光温室生机盎然,一个个“”字号企业机器隆隆……这都是我县依托项目建设做强主导产业、做精现代设施农业、做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做优劳务产业,多业并举打造农民增收“立体空间”,让农民口袋里揣上“真金白银”的生动场景。

  该县积极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一大批农业项目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稳步增收。2014年,该县新建扩建农业项目21个,总投资达到1.83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多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40亩。项目实施:遍地开花结硕果

  该县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1以来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60万亩,为有效控制土壤养分损失,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了基础。据百户农户抽样调查显示,通过项目实施,小麦平均亩增产40公斤,亩节约成本8.4元,亩节本增效68.4元;啤酒大麦平均亩增产45公斤,亩节约成本7元,亩节本增效74.5元;马铃薯平均亩增产251公斤,亩节约成本31.5元,亩节本增效207.2元;油菜平均亩增产19公斤,亩节约成本7.5元,亩节本增效64.5元。此项技术的推广使化肥的利用率提高了4.1个百分点,3年共节约化肥1983吨(纯量),增加粮食产量6.7万吨,总节本增效12456.8万元,亩均86.6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该县着力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项目。2011至2014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51.79万亩,节水达到5040.1万立方米,实现节本增效21435.2万元。高效农田节水推广项目的实施,有力缓减了本县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节约了灌溉用水,提高了种植效益。2014年,全县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3052公斤,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2510公斤增加542公斤,增长21.6%;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油菜平均单产达246公斤,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205公斤增加41公斤,增长20%。同时,全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共完成13个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建设任务,涉及面积15.34万亩。

  我县有力实施设施农业建设项目。2011年以来,该县共建成各类设施种植面积5366亩,其中红提葡萄温室2468亩,设施双孢菇大棚2349亩,蔬菜大棚549亩;新建双孢菇原料发酵厂3座,建成菌种厂2座,小型盐渍菇加工厂4座,预冷贮藏库13座。同时,努力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2011年以来共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800万元,补贴规模80万亩。该县积极实施马铃薯种薯推广项目。2014年完成马铃薯原种繁殖0.72万亩,一二级种薯扩繁2.3万亩,脱毒种薯推广16.24万亩。项目的实施,加快了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区域化布局水平,推动了优质专用马铃薯种薯生产,亩纯收入比小麦、大麦增加600元以上,增收65%以上,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8.9%。辐射带动:转型升级显效益

  通过实施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高效农田节水、粮油高产创建、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羊产业、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大批农业项目,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2014年,预计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9126万公斤,较上年增加1440万公斤,增长8.14%。油料总产达到1690万公斤,较上年增加142万公斤,增长9.16%。农业增加值达到8.87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9427元,比2013年净增1162元,增长14%。

  依托农业项目支撑,采取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建成优质商品马铃薯及种薯繁育基地16万亩,壮大发展无公害高原夏菜基地6.5万亩,中药材基地4万亩,葵花基地2万亩。定植优质梨、杏、枸杞等经济林苗木72多万株,新增优质林果1.05万亩。在羊产业上,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养殖企业、能人大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新建成养羊小区(场)7个,累计达到65个,带动全县羊饲养量达到120万只。建成了万亩寒旱区设施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三大园区和9个农民创业园,推进其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向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区集中,着力形成集群发展格局。目前,该县有126户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12户入住园区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红提葡萄2048亩、双孢菇2533亩、优质杂果钢架大棚520亩。

  近几年,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加大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开展品种改良和设施种植,有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1年以来,4年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20万亩,使化肥的利用率提高了4.1个百分点,增加粮食产量8.7万吨,总节本增效12457万元,亩均86.6元;2011年以来,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81万亩,共节水7040万立方米,共节本增效31430万元,有力缓减了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节约了灌溉用水,提高了种植效益。

  围绕建设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牛羊主导产业和以双孢菇为主的蔬菜、以沙棘、红提葡萄为主的林果等特色产业,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积极促进和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有序发展。近年来,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农业企业47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个, 2013年农业龙头企业的实现总销售收入达5.3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1000万元的9家。2014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6.8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57.5%,涉及农户2.3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0%,千亩以上规模经营户47户,百亩以上规模经营户达到544户。通过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小企业与大市场有机结合,企业和基地形成了有效的利益衔接。累计建成各类农民专合经济组织728个,带动农户1.9万户,发展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0万亩,订单畜禽数量达到10万头(只)。成立家庭农场386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8018户,实现收入2亿元以上。

  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初步建立了基础设施齐全、人员经费到位、运行机制灵活、服务便捷高效的新型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社会服务组织创办、领办、承包土地开展科技示范,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了全县“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的建立。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年受益农民2至3万人次。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村户用沼气、废旧农膜回收、农村清洁工程、苹果蠹蛾防控、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项目的实施,开展以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技术、精量拌种为主的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加强以农村废旧农膜为主的白色污染防治,有效控制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2014年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0%,农村生活用能源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化肥使用强度控制在250千克/公顷以下,达到了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