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孕育大发展——成武高速采访见闻之二

12.09.2014  10:49

  近年来,随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在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为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记者赴今年即将建成通车的我省“十二五”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施工一线进行采访,不仅领略了成武高速的建设风采,而且深深地为新时期交通人“奉献社会,服务发展”的意志品质所感动。

  和谐理念攻克征迁难关

  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历来都是块难啃的骨头。陇南地区山大沟深,地域狭窄,受地形条件限制,征迁难度可想而知。据了解,成武高速建设受征迁影响最小,这样的情况在全省也为数不多,全线所有建设用地均按时交付,房屋顺利拆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对此,我们带着一系列问题,深入一线进行了采访。

  据项目办征迁人员介绍,成武高速公路全长94公里,起点位于陇南市成县纸坊镇府城村,与在建的十天高速相接,经成县苏元乡、索池乡,康县太石乡、平洛镇、望关乡,武都区佛崖乡、甘泉镇、安化镇、柏林乡、马街镇、城关镇,终点位于武都区城郊乡黄家坝村,以枢纽立交接建成为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涉及到2县1区的13个乡镇,需征用各类建设用地4114亩,拆迁房屋505户,其中95户群众需异地安置。

  经过各方努力,安置点群众的生活、生产已经有序运转。在佛崖乡贾家店村安置点,32岁的村民樊应红边干农活边告诉记者:“以前住土木结构的瓦房,虽然面积比现在要大一些,但时间较长,经过几次地震,基本属于危房,而且交通也十分不便,现在新修的二层楼房,看着美观,住着舒坦。”一位过路的大婶插话说,她家安置点的新房是2012年11月建好的,宅基地是政府统一划拨的,补偿费是按统一标准,通过“一折通”兑现的。

  聊到成武高速的征迁工作,陇南市协调办主任何洪介绍,成武高速全线像佛崖乡贾家店村这样的安置点总共有7个,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通力合作,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性化征迁、诚信征迁,这一原则也成为征迁工作的一大亮点。

  佛崖乡乡长石亚红介绍,面对涉及面广,群众土地稀少,各类矛盾纠纷突出的实际,我们面对问题不回避,实事求是,多协商、多沟通,及时进行解决。全线所有安置点在少占耕地的前提下,采取填筑河坝等方式选定。所有房屋均按国家房屋建筑标准统一进行规划和设计,地方政府解决安置点的用水、用电、宅基地问题;建设单位解决安置点的防护和道路问题;施工单位解决安置点的土方填筑和整修,切实把答应群众的事都千方百计地落到了实处。

  科技创新突破技术难题

  成武高速公路,从纸坊到米仓山,沿途除了隧道就是桥梁,穿过桥梁又进了隧道,基本达到了桥隧相接、桥桥相连。据了解,整个成武高速全线有桥梁工程135座,总长29.53公里;隧道双向19座,总长38.25公里,桥隧比高达72.43%,是我省目前桥隧比例最高的高速公路项目。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尤其是武都西隧道建设的不断深入,种种技术难题纷至沓来。该隧道位于武都区黑坝没水山上,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隧道要穿越1处F5断层、2处次生断层,地质结构主要以千枚岩、板岩、灰岩为主,且呈夹层状,存在高地应力,致使工程建设难度大,进度缓慢。

  针对高地应力导致的软岩大变形这一隧道掘进难题,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成武18标项目经理高新民说:“仅我们承建的段落内先后发生仰拱隆起221米、二衬开裂238米、大小塌方40余次。为解决隧道掘进和开裂问题,先后18次邀请60余名国内知名隧道专家共同‘把脉会诊’。经过专家们多次实地研究讨论,最终确定通过类比法探索施工,即通过不断调整加强隧道的支护方式,才使隧道一公分一公分艰难掘进。”

  中铁隧道集团成武17标总工程师许殿瑞也介绍道:“我们承建的进口端洞内先后发生大的涌水8次,多次造成掌子面坍塌,工期损失170多天。最危险的一次是2012年底,涌水直径有20公分,喷射达10米,流量每小时达300立方米。由于涌水不断,在施工过程中昼夜不间断抽水达2年之久。”

  采访中,长安大学现场检测人员还告诉我们,8月31日,武都西隧道双线贯通后,由于地应力的释放达到峰值,地应力每天以0.01至0.05兆帕增长,最高达到3.73兆帕,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370吨的重量。经过5天的充分释放,目前已开始回落,趋于稳定。

  项目副经理杜晓伟说:“武都西隧道难度在于保证安全掘进的同时,还要对地应力释放而引起的已完工段落进行综合处治,我们为了解决处治技术难题,总结出了扇形台架配合全液压钻机施工环向钢花管等2项省级工艺工法,为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心剂’。”

  我们看到,在米仓山隧道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沥青铺筑前的准备工作。

  中交二公局路面2标项目书记薛满红继续向我们介绍道:“以前,甘肃的隧道一般采用水凝混凝土路面,噪音大,行车舒适度差。为了提高行车舒适性,成武高速全线所有的特长隧道工程首次采用沥青路面。当然面对的困难也依然存在,比如隧道内路面施工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封闭环境易导致施工人员高温中暑、尾气废气中毒,以及摊铺机‘开锅’停机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等性能。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项目办先后组织路面单位技术人员赴重庆等地进行学习交流,并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进一步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改善了施工作业环境,提高了路面施工质量。沥青面层除了采用常规措施外,还引进了温拌沥青技术,对路面质量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了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的顺利铺筑。”

  科技无小事,细节定输赢。正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成武高速的建设者们依靠科技创新,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攻克了一个个难题,顺利实现了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焦旭 周锦文 杨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