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6项措施助推全域旅游无垃圾创建工作

28.12.2017  15:16

今年以来,临夏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总体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山水临夏、美丽临夏、绿色临夏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精神,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城乡垃圾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转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一是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州委、州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临夏州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与“全省实施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突破行动”、“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高位谋划,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扎实部署,广泛动员,部门联动,举全州之力积极推进。

二是 领导率先垂范,凝聚整治合力。 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细部署、常过问,经常深入基层督查,坚持在整治一线找问题、教办法,施压力、促整改。州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带领由建设、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多次开展明察暗访,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州内主要媒体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深度报道,传导责任压力,倒逼责任落实,做到了督促检查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相统一,进一步激发了工作动力,推动形成了抓整治、出成效的强大合力。

三是 明确工作目标,建立网格管理。 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为目标,完善全州城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积极实行“社保洁、村(社区)收集、乡(镇)运转、县(市)处理”的的收运方式,建立州抓总、县市统筹、乡镇办负责、村社区收集、企业转运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中转压缩站和农村垃圾联户池、村收集站三级收集设施建设,做到环卫设施覆盖到户,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清运设施覆盖各县市。截止目前,县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并全部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评定等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四是 典型示范引领,全面深入推进。 以打造清洁整齐、舒适优美、幸福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紧紧围绕“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个方面的标准,全方位消除盲点,城市主干道占道经营、铺面超门槛经营、乱摆乱卖等行为和乡镇村社路边、河边、田间地头垃圾明显减少。积石山县、临夏市、康乐县等县市利用PPP模式,积极引进保洁企业,对县城和乡镇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进行一体化服务处理,东乡县积极引进日处理5吨-10吨小型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对各乡镇垃圾进行处理,建成运行后,向全州各乡镇推广。临夏县、广河县积极探索农村秸秆饲料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模式,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五是 突出工作重点,助推整治提升。 按照“干净整齐、优美靓丽”的要求,城区实施了道路保洁质量提升工程,增加设备投入,优化作业模式,根据主次干道划分保洁作业区域,科学调配保洁机械和人员,大幅提高了保洁质量和环卫保洁机械化水平,县市城区机械化保洁率达到100%。同时,突出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着力清理公路沿线垃圾杂物、污水污泥、乱堆乱放、残墙断壁、破旧房屋,使公路沿线成为全州的绿化美化线、旅游风景线、生态文明线、群众致富线。

六是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各项长效机制,认真组织项目申报,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自上而下”筹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州级财政一次性投入3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县市将城乡环卫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乡镇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保洁制度》等,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自主管理村社环境卫生,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制度化、有序化、常态化发展。(临夏州环保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