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150项具体措施推动中西部教育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4月2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介绍《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和《农田水利条例(草案)》的有关情况。
会上,陈舜就《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为了缩小我国东中西部教育差距,国家实施了“两基”攻坚计划、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免费师范生教育、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两免一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中西部的综合办学能力。但总的看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差距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人社部等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4月27日,该指导意见审核通过。
陈舜表示,《指导意见》的实施是国家做出的又一项支持中西部教育的重大决策。
《指导意见》实际上是一个兜底规划,主要针对中西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统筹整合政策措施,提出了150项具体的项目和工程,确保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中西部最差的地方最差的学校都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同时,这个《指导意见》也是一个行动计划,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集中力量从最困难的地区做起,从最困难的学校做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抬高底部,确保到2020年中西部所有地区的教育发展达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一致的水平。
中西部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怎样办好?如何提高中西部乡村教师待遇,鼓励老师扎根基层?
“截至去年底,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学点有9万个左右,有400万左右的孩子在这里读书。”陈舜说:“办好这些教学点,是兜住整个教育底部的关键。”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是合理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满足偏远地区的孩子就近上学的需要。二是完善标准,即便是小规模的学校和教学点,也要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办学标准,按标准办学。三要配齐资源,根据制定的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资源配足,尤其是要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四是开齐课程。《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小规模学校要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关键的措施是中心校和教学点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老师、统一编排课程、统一教学进度。五是保证质量。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确保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跟常规学校是一样的。
如何避免“一位大嫂就办一个幼儿园”的情况?
过去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非常快,五年时间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伴随着跨越式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配置跟不上。”
《指导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配置:第一,加快培养,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第二,加快补充,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当老师。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地区富余的老师经过培训达到相应的要求,也可以转为学前教育的老师。第三,全员培训,所有学前教育的保教老师,都要接受培训,确保达到必要的资质条件。四是鼓励支教,鼓励有学前教育特长、有专业知识的人从事学前教育志愿服务,组织他们到农村幼儿园巡回支教。
对有的家庭来说,上高中负担重,如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陈舜表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国家“十三五”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超过90%,关键是要提升中西部一些特殊困难地区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指导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精准性、针对性地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第一,在普通高中资源缺少的地区,要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普通高中。
第二,要办好1000所左右的乡村高中。中西部目前的高中分布,有700所左右在乡镇,有300所左右在城乡结合部,这1000所普通高中是整个普通高中阶段的底部,要通过改善这1000所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提升这1000所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
第三,办好中职学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普通高中,二是中职学校。今后几年要进一步提升中西部中职学校办学能力,确保未上普通高中的孩子都能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到一技之长,为进入社会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第四,精准资助。在实施中职免费的同时,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这样,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免费和资助,减轻家庭的负担。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