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六项“保水源”措施保老油区群众饮水安全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解决老油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和保障环境安全提升到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作为庆阳市建设“三个生态”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工程,积极筹措资金,企地共同建设,对水污染问题认真整改。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水源”。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每年结合环保专项行动或各类执法检查和督查活动,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对水源准保护区内及周边油井和输油管线提高了防护等级。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保水源”。 2013年以来,全市共争取省级专项资金930万元,落实了水源地保护区围网隔离、界标、界桩及道路警示牌、宣传牌设立,污染源清理整治等保护措施,有效防范了水源地环境风险。2015年市政府印发了《庆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每年都组织应急演练,切实提高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强化油田开发过程环境监管“保水源”。通过严格落实环评、“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突出开发过程的环境监管。市政府安排环保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陇东油区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工作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井位踏勘、现场巡查、污染清除、风险防范、责任追究的“五到县”监管机制。
四是强化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保水源”。市县环保部门建立了以井场为单元的全流程、全痕迹监察模式,持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陇东油区环保大检查、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环境隐患排查等专项执法检查。“十二五”期间,市县环境监察部门共查处未批先建、作业油污处置不及时,废水、固废处置不当或随意排放污染土壤等违法违规行为约530余起,督促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307个开发井场进行了现场整改。
五是强化油区生态建设“保水源”。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每年100万亩,利用7年时间再造一个子午岭。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不断推进老油区环境面貌改观。
六是依托项目实施“保水源”。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调查和核实饮水困难群众情况,采取国家省市项目支持、油田单位出资、地方财政筹资等多种方式,先后实施了巴家咀南小河沟调蓄水库项目、华池县鸭儿洼水库项目等10多处中、小型集中式人畜饮水工程,已解决了49.08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油区饮水困难人口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