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对灵魂的探索,不是杂耍

25.07.2015  03:20

    今晚,世界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将携手兰州交响乐团为金城乐迷奉献一场精彩纷呈的《大师之夜》交响音乐会。昨日,衣着简单、言语温润的王健在谈到自己的性格时,笑着说到:“我的性格是减法,做事情喜欢越简洁、越精炼越好,我做事情都是看最重要的那一点,然后把这点做好,其余的都不重要了。”在谈到走入误区的儿童音乐教育时,他说,音乐是对灵魂的探索,不是杂耍。兰州晚报记者高宏梅实习生张路路杨亚茹文/图

    记者:您在国内外许多地方都有过演出,第一次来兰州演出,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王健:我是第一次来兰州,也很期待这次的兰州之行,因为这说明古典音乐在兰州开始慢慢有发展了、有听众了,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好的,对于我们做音乐的人来说,很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现在我们国家东边发达地区的观众开始多了,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的乐团巡回演出,已经培养起了比较好的观众基础。由于古典音乐是一门艺术,而任何艺术都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个东西虽然不能强迫每一个人去喜欢,但我个人觉得作为一个大城市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有,要百花齐放,最起码得让喜欢的人有机会能体验到它。不同的艺术都会有不同的好处,我想在兰州肯定是有一批很喜欢古典音乐的听众,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兰州这边就会有一批成熟的听众,也会有更多更好的演出,这应该就是我最大的期待吧!

    记者:相比较北上广等发达的一线城市,兰州在古典音乐的资源占有上可能比较匮乏,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健:其实这是一种互动,随着越来越多好的音乐家和演奏团体来到兰州,兰州这边的听众也会多起来,听众多了,来这边的乐团、歌舞团的质量也会慢慢提高,这需要慢慢积累,没有人天生就是演奏家,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慢慢积累下来的。拿我来说,已经滚打了有三十多年,不可能一下就到达一个很高的程度,所以说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听众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来演奏的乐团就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您的演奏中传统经典的曲目比较多,现在有没有考虑演奏一些新的曲目?

    王健:会演奏一些新的作品,这个在国外演奏时会比较多一些,因为古典音乐在国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典的作品他们都已经听过无数次,所以他们更加需要一些新的曲目,但是由于古典音乐来到中国还不是很久,它在中国还是新事物,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很多老的、经典的古典音乐曲目都还没有听完,所以在中国对新的古典音乐曲目的需求反而不是很高,目前国内听众,我估计听的最多的可能也只听过百分之十的经典古典音乐曲目。

    记者:提到大提琴演奏家,可能好多人都会将您和马友友作比较,但实际上你们两个的演奏风格是有很大区别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

    王健:第一是文化不同,第二是性格不同,我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边,他应该是美国文化,性格非常外向,而我的性格很内向,他喜欢很多新的东西,也愿意去尝试,对新的东西很有兴趣,可以说他的性格是“加法”,而我的是“减法”。新的东西越多,马友友会越开心,而我是做事情喜欢越简洁越好,越精炼越好,不喜欢太复杂的事情。我做事情都是看最重要的那一点,然后把这点做好,其余的都不重要了。我平时出去演奏,经常有人问我怎么就一个人,我就告诉他们带那么多人是他们照顾我,还是我照顾他们,所以我说我的性格是“减法”,越简单越好。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踩上降分等升学政策的跳板,一味追求高难度的技巧,而不是因为孩子对音乐的爱好,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王健:一方面学校愿意给学会音乐的孩子降分,这是好的,说明“人品教育”被重视了;另一方面,家长们对学习乐器的目的和追求有很多误解,他们不了解音乐是干什么的,很多人会以为音乐像杂技一样,是哗众取宠或表现自己的工具,而音乐其实是对灵魂的探索,是对美的追求。拿古典音乐这一演绎文化唯一一个“变调”的东西来说,它在从基本文化向演绎文化过渡时变成了对精神的追求,所以如果一个家长让小孩来学习用古典音乐“耍杂技”,那就成了很滑稽的事情,完全是不置可否的。而我最想和现在小孩说的是:想要靠音乐成名和富有几乎是不可能的,成功的概率比去好莱坞成为影星的概率还小。对一个孩子来说,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要培养他们对美、质量和人品的追求,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这最重要,欧洲一些国家对人的质量要求很高,一个没有质量的人不论有多聪明都不会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中国以后肯定也会变成这样子。